齊河清三年(564年)十月。
齊帝高湛以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領兵三萬救洛陽。
高長恭、斛律光以周軍兵多,駐軍黃河北岸,欲待周軍兵鋒稍頓,再渡河南援。
洛陽求援之書,日日報入晉陽。
而長城邊鎮突厥入寇之報,亦日夜不絕。
高湛甚急,與段韶商議,良久,乃定先救洛陽,再退突厥之策。
於是,命段韶急領一千精騎南下,總援洛之軍事。
高湛則督中軍二萬在後,亦向洛陽。
二十七日。
段韶領高長恭、斛律光,率騎兵千餘人,趁大霧,先渡黃河。
齊眾軍在後,徐徐繼之。
段韶率輕騎三百,沿邙山而行,觀周軍形勢,至太和谷,見周軍大營,暴露行跡,誘周軍。
周軍中計,追段韶。
此時段韶已引後軍至邙山上,齊騎軍數千人分三陣,據緩坡,以逸待勞。
段韶為左陣,高長恭為中陣,斛律光為右陣。
周軍步兵在前,騎兵在後,上山進擊。
齊軍騎馬,且戰且退,引得周軍耗盡體力。
於是齊軍前鋒下馬,借山勢,衝周軍步陣,齊軍騎卒亦乘勢掩殺,周軍大敗。
高長恭引五百騎殺穿周軍兵陣,馳騁數里,至洛陽金墉城下。
高長恭去甲面,示城上以己面,洛陽軍士知蘭陵王來救,皆雀躍。
周軍以為齊國大軍已至,棄營帳輜重而走,洛陽解圍。
周將宇文憲、達奚武、王雄引兵為眾軍殿後。
王雄恃勇武,引兵衝破斛律光軍陣,追斛律光甚急。
王雄持槊刺斛律光,至半空,止槊不殺,言將生擒斛律光以報天子。
斛律光反身射之,箭中王雄額頭。
王雄抱馬而退,至營即死。
周軍大駭,將士無戰心。
至夜收兵,周將宇文憲以為北齊兵少,欲明日再戰,達奚武諫言當趁夜先歸,勿使眾軍陷於險地。
宇文憲從之,中路周軍自此,盡皆罷兵而還。
三十日。
齊帝高湛至洛陽,宣勞眾軍,盡賞作戰有功之士。
十一月。
初一日。
齊帝高湛以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傅,高長恭為尚書令。
蘭陵王感動辭謝,不受封賞,高湛不許。
士卒皆稱之。
洛陽圍解,軍士以蘭陵王勇壯非常,為之作歌《蘭陵王入陣曲》,頌其勇武。
高湛亦得明主之名。
初九日。
高湛駐洛陽十日,以洛陽眾軍畢集,難為女樂,歸鄴都。
十二日。
長城外,楊忠聞南線眾軍皆退,亦引兵歸國。
突厥諸部亦引兵北還。
齊國危機,始解。
然此時,齊國雖兵事稍息,而國中府庫亦空。
二十日。
高湛報書陳國,贊成兩國於淮河岸畔,設立榷場,開通商貿之事。
南貨北上,將稅其十分之一。
—————
周保定四年(564年)。
十二月。
宇文護歸長安,以敗績無功,與諸將並請罪於周帝宇文邕。
宇文邕手中實無權柄,雖心中恨其無能,面上亦只得聞言寬慰,恕而無罪。
前時,吐谷渾趁周國用兵東境,侵邊,宕昌王響應之。
而今周軍盡歸,楊忠所部最全,宇文護妒嫉其能,使其麾下岷州刺史田弘引兵進討宕昌,欲得其敗狀,削其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