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一部分兵力原因,孫策才有招降袁術舊部想法,以此彌補兵員上的缺陷。
而數日前,同意魯肅先一步使淮南,除了魯肅本身是江淮本地人,於淮南豪傑中大有名望,可動用力量之多,亦因魯肅慮深思遠,見解超人,忠誠可靠。
尤其後者,這於漢末三國,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
單從用人之道講,有此先見之明加成下,孫策這段時間,才能迅速掌控江東眾人優缺能力,進而判斷哪些人可以大膽重用,哪些人可以提前挖掘,而做調整。
觀聞張紘談起了敵我兵力問題,孫策又思道:
“仲謀昨日與我書信,言之子敬使往淮南三日,尚未有信件傳來,憂心出了意外。但如雷緒、陳蘭等,自袁術身亡後,抵抗曹營十多年,最後才跟了劉備。遂我知,雷氏等人,如果有選擇,就算投向江東,也絕對不會投向曹營。雷氏亦屬聰明人,若招於我帳下,即便開出條件,也不會太過分!”
面對孫權,此間於《三國演義》裡,為關二爺喚作“江東鼠輩”的同胞弟弟,孫策初時心裡有些複雜,於理智下,知曉江東內部處境,遂決定繼續試用培養。
至少年弱的孫權,尚屬神武雄才,未現晚年之昏聵,還是個可造之材!
這思緒剛落下,就見船舍內,張紘斂容,面向他,正色道:“孫子曰:夫用兵之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陳元龍虛張聲勢,君候自江東而來,威震徐州,於吾之見,大軍陳列淮陰城之際,如文表所言,先勸服廣陵大族歸降,另於‘十律’之內,約法三章,誰人又不感恩君候仁義?淮陰之地,不攻自破!”
張紘面向上首的孫策,一禮又道:“老夫雖說身子骨每況愈下,但只要還能走得動,即願同文表一道,為君候奔波說服,只需兩日,當有結果傳來,請君候明鑑!”
張紘忠誠無疑,這麼做,但同秦松等廣陵士人一樣,還是有一部分私心,即不希望家鄉遭遇大規模戰亂。
初平四年,曹操徐州之屠,即於《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載:“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論漢末群雄中,真正做到“仁義”二字,待士民如子,不濫殺無辜者,也只有劉備了!
那一次,張紘等徐州廣陵人,同樣是親歷者,過去才七年光景,尚歷歷在目。
其人由此同大量徐州百姓一樣,避禍江東,後輔佐孫策。
再入孫策幕府,為五大謀主之一,行籌劃計。孫策常攻略城池,張紘等廣陵士人,都會竭力勸諫,勿傷平民百姓。
於此,也為孫策在江東黔首中,贏得了好名聲。但之前謀取江東途中,震懾地方,殺了揚州之地的一些士族,同樣留下了惡名。
一如廣陵世家,竭盡全力幫助陳登守衛廣陵郡,很多人正是擔心步了一些揚州士族之後塵。
有張紘開口,孫策看向其他人,緩緩移步到張紘面前,兩手扶起,恭敬道:“張公為定江東勞苦功高,於張公所言,亦是為策考量。於廣陵之所,策多敬重本地大族,正當廣陵安定,親做拜望!其中諸事,勞張公費心,策心裡亦是不安也!”
一年不見,但見這亦主亦弟子的吳候,比往常少了些鋒芒畢露,更多穩健內斂,張紘有種兒郎長大的感覺。
故交孫文臺若在世,見伯符如此,也當欣慰了!
待船舍內議事結束,孫策誠懇接受建言,以“兵圍淮陰,剪除羽翼,先禮後兵”,此十二字為原則,並使韓當,董襲,呂範各做領兵,分三個方向,前取外圍的南涇、臨西、安武共三處廣陵郡兵水寨,破其渡口,使江東水師成包圍之勢,讓陳登插翅難逃。
此外,張紘和秦松,堅持要攜帶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