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吳侯,方才將軍見曹操棄船而走,另留人馬阻吾等追來之眾。將軍故率領幾十人追逐,使吾等以破那樓船之敵。之後,又有敵軍人馬從上游而下,對方人多勢眾,吾方陷入包圍,最後只有末將等十幾人突圍。
於末將等人在東側待戰等候之間,見敵軍匯合之眾,將近兩百,登岸之後,焚燒船隻,並引導山火……”
這太史慈留下的部將所言,倒是同孫策猜測相差無多。
而時下,以曹營水師徹底大敗,曹操由岸上敗逃,江東多數將領,已先後聚集到了平安渡之地。
不僅是魯肅、雷緒、梅乾等人,甚至連蔣幹也處於其中。
蔣幹得知曹操順利逃走,更有大眾從後援助匯合後,那雙藏在袖子裡,緊握的雙手,緩緩鬆開。
這次淮水交戰,可謂之一波三折,不曉吳侯孫策自信而又冒險。他那日送入之緊急情報,無論劉馥是否收到,有無交到曹司空手中,已然不重要。
而今之重點,在於讓曹公安然抽身離開,歸於大營,才能從長計議。
蔣幹心事重重,且見太史慈之部將為孫策所命,下去休息養傷後,於尚停留江中的樓船上,孫策面向眾人,眸光幽遠道:“今曹操率部從岸上逃走,尚需從長計議,諸君認為,其人會逃向何處?”
率幾十眾追擊的太史慈,孫策心裡並不是太擔憂其人安危,即便面對幾十倍之敵,再借淮北一帶,複雜多變的地勢,他相信,太史慈一定會借勢,取長補短,安然無恙。
想當年,金戈鐵馬,太史慈面對其眾都能從容退之,之後捲土重來,方為之收服!
“君侯,依末將看,曹操多半會逃向其於前線的江北大營!”
率先開口之人,乃是微眯著眼,今日水戰,腿上不幸中箭,而今為親兵所扶,一瘸一拐的梅乾。
梅乾勇戰,經過這段時間觀察,孫策知其謀略一般,遂聞之,輕輕頷首,沒有發表意見,又看向其他人,餘光著重放在蔣幹身上。
有了第一個人開口,在見孫策威猛,知道孫策若真率親大眾追擊,那曹公生死將再陷入到難料之境,內心有些急切的蔣幹,到底有些忍不住了,其上前一步,一禮道:“君侯,幹同意梅將軍之言。於幹對曹公帳下之瞭解,郭祭酒等,為之親信之眾,一旦曹公遇險,為此去信,郭祭酒自會第一時間,攜部而救之,更有李通將軍於江北,足可迅速出動……”
江東大多數人能想到這個道理,曹操會想不到?
孫策瞥了眼蔣幹,只見魯肅此時站了出來。
得聞這位昔日同窗之言,魯肅心有惋惜。
同窗蔣幹是有大才之士,吳侯每多言之,都有稱讚其中學問,更有期望此間同窗能真心歸附江東,而做治學事。相反,曹營可用之人眾多,不說那些潁川名士,另有當年跟隨曹操一路的曹家和夏侯家人。
與其繼續回往曹營,實際遠不如繼續留在江東,時值吳侯有海量胸襟,更是用人之時!
便是將來吳侯能成大事,而匡扶天下,其人自也屬於創業之臣也!
可理念之不同下,其何以改變這同窗的決意?
憑藉魯肅之瞭解,於曹操可能逃走之方向,吳侯心裡必有了方向,此時之問,何嘗不是一種考驗?
可惜從事實出發,同窗蔣幹將看似最可能,實際最不可能的情況,而做道之,可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吳侯焉會看不出來?
“君侯,梅君和子翼所言,各有其中道理,但於肅看來,還有另外幾種可能……”
魯肅隨後的道言,則是充分將曹操可能的行軍方向而告之,唯獨以歸往北岸曹軍大營的可能性,放置於最末。
待這次小範圍的決議,以一刻鐘時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