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師乃是劉皇叔麾下第一人——諸葛孔明是也,師弟鄧艾鄧士載,更是在交州開疆拓土,生擒步子山,平定整個交州。
其餘師弟費禕者,現為江夏太守……而姜某則是他們的大師兄!”
這樣一番自我介紹下來,想必誰聽了都迷糊。
劉備笑了一通,方才說道:“既如此,那便遣你先往襄陽走一趟吧!你師傅正在那邊與曹操會戰,你可以跟在師傅身邊多多學習,
早日學成出師,也能如你二師弟那般獨自統兵,征戰四方,開疆拓土,早立功勳,封侯拜將,你二師弟的字便是你師傅所取,
他也為你取了一個字,喚作‘伯約’,不知你意下如何?”
姜維想了一下笑道:“小子叫姜維,《管子》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周禮》曰:建牧立監,以維邦國,維者,法度、緊繫、保持之意,
約者,有約束、約定之意,卻與小子之名維暗合,小子多謝主公賜字。”
劉備呵呵一笑:“都說了,你的字是你師傅所起,與備不甚相干,你要謝的話,到了襄陽的時候見到你師傅再親自道謝吧!
為你取字‘伯約’的事情,等備見到你父親和叔父的時候,自然會向他們解釋的,你但可放心。”
姜維道:“無妨,想必父親和叔父為吾取的字也不過爾爾,怎能比主公和師傅取的字這般契合,小子以後便喚作姜伯約了。”
說罷,朝著劉備深深一拜,便按照劉備的意思,跟在了徐庶的後面。
劉備更喜,雖然姜維現在年紀還小,但在軍師竹簡的記載中,這小傢伙可是能識破諸葛亮的計策,並用計令趙雲陷入險境的良將。
而軍師對於這小傢伙的評價甚高,反倒對於鄧士載沒有太多的記載,日後,他和鄧士載兩人定然能成為某下一代的雙壁,就像武帝時期的衛青和霍去病一樣。
又和徐庶陸遜等人交談了半晌,約定好了共同夾擊南鄭的時間,陸遜和徐庶告別而去。
陸遜回營之後,告訴姜囧和姜敘兩人姜維已經被主公看重,令其往襄陽拜諸葛亮為師,是諸葛亮的大弟子。
姜囧和姜敘卻哪裡聽過諸葛亮的名頭,拉著陸遜便追問起諸葛亮的事蹟。
陸遜便將自己知道諸葛亮的事蹟一一告之,趙雲淡淡一笑,也在旁邊作為補充。
而陸遜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評價諸葛亮的所作所為,顯得更加客觀和公正,趙雲卻略帶一些吹噓的成分。
但不管公正還是吹噓,都能讓兩人驚掉下巴,這哪裡只是一個簡單的軍師身份,簡直就是劉備的姜太公和張子房啊!
除了諸葛亮,陸遜還為兩人介紹諸葛亮其他弟子的功績,其中最出名的當然就是諸葛亮的二弟子鄧艾鄧士載。
聽聞鄧艾竟然以十幾歲的年齡竟然能在劉備麾下獨掌一軍,還能出擊江東,佔領南海郡,俘虜名臣步騭,兩人就更驚訝了。
對於姜維的未來也是更是期待,姜維生於建安六年,現在是建安十六年,姜維只有十歲。
如果他也能如鄧艾那樣,在十四歲的年紀就能獨掌一軍,那隻能說日後的成就不可限量,而自己的家族也能在劉備麾下變得輝煌!
但與此同時,兩人聽說諸葛亮在劉備麾下的權勢竟然如此高,而且弟子也是非常多,可謂是遍佈軍政。
兩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睛裡面看到四個字:“功勞震主!”
這樣厲害的人物真的能得善終嗎?自己的兒子(侄子)拜他為師真的好嗎?會不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想想范蠡和文種,想想韓信和英布等人,兩人心頭不免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這些擔憂卻只能埋藏在心底,不敢也不能對任何外人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