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但是恭同秀姑既然說了謊話,就得把謊話圓起來,所以就把蘇管家藏在寨裡,不讓他露面。但是這些事情都和蘇管家通氣。現在就是東院熱火朝天的籌措糧食,不知道又去哪裡發財。三人商量了一個大晚上,也猜不出東院有什麼發財的門路。
第二天,蘇管家打發一個姓趙的小夥計,出寨去李家峪,這個姓趙的夥計的姑家就是李家峪的,他表哥李松就在萬家東院做活,蘇管家給了趙夥計一塊銀元,他買上兩包蜜三刀,兩包到口酥,這在當時就是很重禮品了。
趙夥計提著點心來到李家峪的姑媽家,姑媽家有兩個兒子,老大在萬家東院做活,老二在家耕種三分薄地,日子清淡,勉強過活。
姑媽見孃家侄子上門,高興的合不攏嘴,煮了一碗麵條荷包蛋招待他。
趙夥計吃完飯後,就把蘇管家託他的事一五一十的和姑媽說了一遍。
“這能行嗎?東院會不會把你李松哥攆出來啊?”
“沒事的,姑媽,東院籌措糧食又不是保密的事,就是西院東家顧及面子,不好意思去當面問。就是打聽一下東院到底要做什麼,不年不節的捯飭糧食。”
“那行,我讓你表弟去萬家東院問問,回來告訴你。”
這姑媽讓老二兒子,拿著一件夾衣,去找李松,這時已經快正午的時候了,到了萬家寨,正好趕上夥計們輪班吃飯,寨門值守把李松叫出來,見人怎麼也得有點理由吧,所以李家弟弟拿了一件春秋夾衣來。兄弟倆走到寨門一側很遠的地方。
“哥,咱娘讓我來問問,東院捯飭糧食幹什麼?二姑家表弟在西院做活,他東家想知道。 ”
“回去和咱娘說,以後這種事情少答應。不過這事也不是什麼秘密,官府要購買東家糧食,最少五萬斤呢,八九十拉天就來運了,所以趕快捯飭好,裝好袋子 。”
“哪個官府啊?多錢一斤?這不是要發大財了!”
弟弟問哥哥。
“好像南邊的一個縣衙,價格說是比咱這邊高,沒有掙頭誰落落啊。”
其實這李松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也是口口相傳,傳著傳著就添油加醋,變了味了。
這李家老二告別哥哥李松,匆匆回到李家峪,又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趙夥計聽的一愣一愣的,心裡非常滿意,蘇官家安排的任務,總算辦好了。
趙夥計回到西院,把打聽來的訊息說與蘇管家,什麼五萬斤以上越多越好,價格比我們當地高不少,人家官府派官兵押運,銅鑼開道,旌旗飄飄。雖然這些夥計沒有文化,但是聽說書的聽多了,就練出一副好嘴巴頭子來。所謂捎錢捎少,捎話捎多,就是這個道理。
蘇官家和恭同秀姑詳細說了,又多說了不少,生怕漏掉什麼。三人又密謀一下午,直到晚上點燈了,釜底抽薪?辦不到,不知道官家是誰,龍淵探底?探探怎麼來的這麼多糧食?按土地按地畝,按產量,這東院即使連地皮刮下來,也不能這麼多糧食,得先把這事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