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山寫完作業,收拾好書本後,坐在沙發上看報的王國卿身旁,輕聲問道:“爸爸,市裡會派誰來接替賀伯伯呢?”
王國卿聽到兒子的話,微微一愣,然後放下手中的報紙,露出一絲笑容,回答道:“山古,這個問題引人遐想啊,不過我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王雲山對父親的自信很是認同,卻也提醒道:“爸爸,就怕來者不善啊,前有楊向鳴,後有龍學晨…”
王雲山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擔憂,王國卿聞言,笑了笑,放下報紙,輕輕拍了拍身旁的空位,示意兒子坐下。
“山古,雷雨天的時候,風雨雷電,自然的力量是多麼兇猛啊。但不管怎樣兇猛,終有平息的時候。世間人事,亦是如此。無論來的是誰,只要我光明磊落,又怎麼會怕。你長大了也要記住,真正的強者,不是無畏風雨,而是能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心中自有一片晴空。”
王雲山點點頭,順手拿起爸爸放下的報紙看了起來。忽然被一則新聞吸引:《甬城市撤區並鄉,城鎮化的“推動機”》。心中不由一動,仔細看了起來
‘甬城市全面開展撤區並鄉工作,1992年5月,甬城市推行撤區並鄉工作,全市37個縣屬區公所全部撤銷,鄉鎮總數由原來347個減少到150個,實行了縣(市)直轄鄉鎮的行政體制。撤區並鄉工作的推進,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商品流通和市場繁榮,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村城鎮化程序。’
看到這裡,王雲山心緒翻飛。
解放後,國內經歷多次政體變革:從解放初設立小鄉,後建立初級社、高階社,過渡到公社,再由公社改為鄉鎮。每一次變革,鄉鎮轄區與鄉鎮治所都有一定的變化。
80年代,基層政權機構從公社變遷為區公所管轄下的鄉鎮管理體制。進入到九十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縣區鄉的體制已經不適合當前形勢。
進入到九十年代後,部分沿海經濟發展較快地區,開始撤區,就是將縣轄區的區公所全部撤掉,減少中轉環節;並鄉建鎮,不是簡單地改變鄉鎮名稱,而是儘量擴大鄉鎮領轄範圍,減少行政管理單位。擴大鄉鎮領轄範圍,使基層組織直接與民眾銜接,以便於行使對基層的直接領導,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王雲山前世愛看報讀書,對於國內省內政治動態也較為關注。對撤區並鄉這個歷程在網路上也有過了解。
作為內陸的湖東省,王雲山記得是93年,也就是明年。湖東省委省政府將於出臺檔案,進行撤區並鄉的鄉鎮體制改革。而大規模的撤區並鄉要到95年。
現在是92年,在湖東省能想到這個問題的人還不多,如果這個時候讓父親就撤區並鄉發表一篇文章,刊登在省報,可以預見,必將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說不定還能成為省內的焦點人物。透過文章體現父親的政治覺悟與政治敏感性,對於他的仕途發展將會是極大的促進。
不過,王雲山還有一點擔心。就是每個歷史時期,每次提出新的觀點,必然會產生激烈的衝突。
作為穿越者,王雲山清楚,在92年之前,宣傳輿論導向直存在著保守與改革的兩種意識形態的衝突。許多幹部都在這種意識形態的衝突中付出了慘重代價。直至老人家南巡,意識形態的衝突才逐漸淡化。
不過王雲山憑著穿越者的先知先覺,也基本能確定,目前在省內提出撤區並鄉,或許會引起爭論,但大的方向錯誤是絕對不會犯的。
月底就是舅外公謝儒禎的生日了,如果父親能夠在與他見面前發表一篇有影響力的文章,那豈不是一份別出心裁的見面禮。這樣不僅可以展現父親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讓謝儒禎對父親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相信這份特別的禮物,一定會給謝儒禎留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