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長安,必生擒之。”孔明曰:“我所患者,乃司馬懿也。今孟達欲舉大事,若其稍有疏漏,被司馬懿得知,事必敗矣。”馬謖曰:“可書告孟達,令其縝密提防。”孔明遂修書一封,厚賞了下書人,令其星夜回報。
孟達在新城坐臥難安,候待迴音。是日,下書人歸,呈上孔明書信。孟達忙拆封觀之。書略曰:“亮見書文,知公忠義,若成大事,居功至偉。然謀事須密,事大必慎,切不可輕告他人。近聞司馬懿新為平西大都督,務必周密提防,慎之再慎。”孟達觀畢笑曰:“人言諸葛亮謹小慎微,今觀此書果然矣。”遂回書一封。書中曰:“丞相勿憂,單聽捷報。宛城距洛陽一千二百里,至新城八百里,司馬懿表奏朝廷,再往新城,如此一月有餘,達以為司馬懿不足慮也。”孔明見書,頓足嘆曰:“孟達死於司馬懿之手矣!”馬謖曰:“何以見得?”孔明曰:“兵法有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孟達竟料司馬懿一月之期。司馬懿既為平西大都督,逢寇即除,何待奏報?其若得知孟達舉事,不十日,兵馬必至新城,孟達措手不及,必被其擒。”左右聞言大驚。孔明即令下書人,速速回告孟達:“若未舉事,切莫告知他人,否則大事必壞。”下書人拜辭,飛馬而回。
司馬懿閒住宛城,聞魏兵累敗,望天長嘆。司馬懿有二子:長子司馬師,字子元;次子司馬昭,字子讓。二人素有大志,通曉戰策,時見父長嘆,乃問其故。司馬懿曰:“你輩豈知大事耶?”司馬師曰:“莫非嘆魏主不用乎?”司馬昭笑曰:“早晚必來宣詔。”司馬懿聞二子之言,大喜曰:“司馬家又出麒麟兒也。”言未畢,天使持節至堂。司馬懿忙引二子拜聽宣詔。拜受詔命畢,司馬懿即調南陽諸路兵馬,會於宛城聽命。
忽,西城申儀家人至,稱有機密大事求見。司馬懿喚入密室問之。來人告說孟達謀反,並呈上申儀、孟達心腹李輔、孟達外甥鄧賢聯名書信。司馬懿大驚,以手加額曰:“真乃魏帝洪福也,諸葛亮兵出祁山,殺得朝野膽寒,天子不得已御駕親征,倘若用我詔命晚到月餘,孟達舉事,兩京休矣!”乃謂司馬昭曰:“此賊必通諸葛亮,我先擒之,諸葛亮必然心驚。”司馬師曰:“當速修表,奏報天子!”司馬懿曰:“若等聖旨,往返日久,事不及矣。”遂令參軍梁畿,快馬傳檄孟達,命其招集軍兵準備徵進,以安其心。司馬懿隨後發兵,人馬披星戴月,兼程而進。
兵行二日,山坡下轉出一軍,為首將乃是右將軍徐晃。司馬懿告之曰:“孟達謀反,我去擒之。”徐晃請為先鋒。司馬懿大喜,即命徐晃為前部,自領中軍,二子押後,兵馬倍道急進。
新城太守孟達,約西城申儀、上庸申耽共舉大事。二人佯許之,推言軍器糧草尚未完備,孟達深信不疑,遂延後數日。忽,參軍梁畿到,出呈檄文曰:“平西大都督司馬懿,奉天子詔命,調諸路兵馬退敵,新城太守集合本部,聽候呼叫。”孟達問曰:“大都督何日起程?”梁畿曰:“此時,或許已離宛城,開往長安。”孟達暗喜:“大事成矣。”款待罷梁畿,親送城外。
次日,孟達差人通知申儀、申耽,來日共舉大事,盡換漢軍旗號,兵合一處,軍取洛陽。忽報:“城外塵土沖天,不知何處兵馬來到。”孟達急忙登城觀瞧,見一彪軍馬,高打“右將軍徐晃”旗號,驟至城下。孟達驚愕,急命拽起吊橋。徐晃馬到壕邊,鞭指罵曰:“孟達反賊,還不早早出城受死!”孟達惱羞成怒,開弓一箭射中徐晃額頭,徐公明翻身落馬,左右急忙救走。城上亂箭齊發,魏兵後退,孟達正欲出城追殺,忽見旌旗連天,塵雲蔽日,司馬懿大兵殺到。孟達仰天嘆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追悔莫及,閉城不出。
徐晃被救回寨,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司馬懿差人送靈柩,還洛陽安葬。徐晃生平儉約,謹言慎行,曹睿諡曰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