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樓,汴梁七十二家酒樓之首。
李師師,七十二家酒樓的清倌人之首。
平日裡交往的都是周邦彥,晏幾道,秦觀等等,不管失意還是得意的文藝青年。
探討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其中更是以宋徽宗趙佶為首,將瘦金體的千字文都顯擺出來。
為何如此?
一是因為李師師夠美。
男人大多都是虛榮的,尤其是文藝青年,更是以與李師師這樣的美人清談而沾沾自喜。
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他們能在李師師這裡獲取到足夠的情緒價值。
你想啊,在燈紅酒綠,佳曲環繞之際,文人才子們妙手偶得一佳句,搖頭晃腦地吟出。
然後目光滿是期待地看著姑娘。
結果姑娘愣愣地目光盯著,然後來一句:“公子,談這個是要加錢的。”
什麼心情都沒了。
而李師師不同。
她會點評佳句,分析意境,再彈奏一曲詞牌吟唱出來。
一種蕙質蘭心,琴瑟和鳴的藝術與合拍之感,頓時油然而生。
在這樣的前提下,老鴇子提出讓李師師與李彥這個大太監清談,她肯定要多一點心眼。
李彥儘管是大太監,卻時常逛青樓。
家中更是買了幾十個小妾。
據說夜裡時常會有不似人聲的慘叫自其宅院中傳出。
過幾日便又會有新的小妾接入。
卻從未見過離開的。
“這不是大戰過後,金人拉走了一千大車財物嗎?眼下國庫空虛,財寶就不說了,連金鐵錦緞布匹茶葉糖霜全拉走了。”
老鴇子捶了捶手:“為了填充國庫,皇帝下詔收戰後恢復稅,從酒樓開始,整個汴京哪個酒樓有咱們大?
我打聽到是李彥負責咱這一帶,只要他高興了,對咱們高抬貴手,能省下許多銀子呢。”
“哦。”
李師師點點頭:“可是媽媽,這個稅該交的,畢竟只有國庫充足了,士兵打仗才有力氣。”
“你懂什麼?”
老鴇子一翻白眼:“這錢拿出去了,你媽媽這輩子的積蓄都沒了,還活個什麼勁?再說我哪有那麼多錢啊,不過是替人守攤子,賺點口舌錢罷了。”
“那媽媽何必操心,讓背後的主家去處理不就好了?”
李師師歪了歪頭。
老鴇子又是一翻白眼:“你話說的輕鬆,我若不用力,早就不在這個位置上了,喝西北風去啊?!”
“看來媽媽真是賺的白菜錢,操的家主心。”
李師師揶揄地笑。
“你這丫頭……”
老鴇子忽然想到今天不該穿金戴銀,一身綾羅綢緞說這番話。
但她也不在乎。
反正蔡京死後,樊樓的生意就她說的算,定期給蔡九送去紅利就行了。
她是想透過李彥的手,將樊樓徹底變成自己的。
李師師還沒有梳攏。
梳攏是指清倌人人氣跌落,開始第一次接客。
如李師師這樣的清倌人花魁之首,第一次都是要進行競價的。
或許三年之後,也可能是五年之後。
但老鴇子想通了。
眼下汴京戰後重建,酒樓生意勢必受到大環境影響,因此李師師未來無論怎樣被競價,都比不過此次的收益。
所以她決定無論李彥怎樣變態,都要把李師師豁出去。
“媽媽知道你長袖善舞,才氣過人,何況李彥不過是個太監。”
老鴇子嘴角一揚:“沒聽過那句話嗎,問君能有幾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