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裡戰鬥結束之後,其勝利的震撼波及整個東線戰場。米軍第10軍在經歷了這一系列挫敗之後,整個戰線出現了難以掩飾的動搖。西線的米第8集團軍,同樣感受到了來自志願軍的壓力,不得不選擇向肅川、順川方向進行戰略撤退,這無疑加劇了米軍的整體困境。整個戰場態勢,似乎一夜之間發生了逆轉,米軍原本的攻勢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緊張而混亂的撤退準備。
位於cx半島東北端的米第10軍,此刻顯得尤為孤立無援,兵力的分散使得他們更加脆弱。尤其令人擔憂的是,陸戰第1師在長津湖地區的遭遇,他們已經被志願軍成功分割包圍,每時每刻都處於被全殲的邊緣。這種情況之下,米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將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深知,若不採取果斷措施,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阿爾蒙德迅速下達了全面撤退的命令,要求所有部隊依據既定的緊急預案,向南部較為安全的咸興、興南地區實施總退卻。這一決策,雖然艱難,卻是當前形勢下最為理智的選擇。撤退不僅僅是簡單的後撤,更是一場在敵方眼皮底下的複雜軍事行動,需要極高的組織紀律性和戰術靈活性。
而對於深陷重圍的陸戰第1師,阿爾蒙德特別強調,他們必須立即啟動緊急收縮計劃,從柳潭裡這一險要位置撤退至相對易於防守的下碣隅裡。這一步棋,不僅是為了儲存實力,也是為後續可能的突圍行動爭取時間與空間。同時,他指派米第3師作為策應力量,一旦陸戰第1師完成收縮,兩支部隊將協同作戰,力求在志願軍的包圍中開啟一條南向逃生的通道。
在這一系列命令的指導下,米軍各部隊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撤退準備。士兵們在寒風中忙碌,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未知命運的恐懼,也有一絲對生的渴望。
在接到米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的緊急撤退命令後,陸戰第1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為了確保撤退行動的成功,師部精心策劃了一套周密的撤退與掩護方案。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陸戰第1師決定,由第5陸戰團承擔起最為艱鉅的任務——在柳潭裡地區殿後,以鋼鐵般的意志與頑強的戰鬥力,為整個師的撤退行動提供堅強的後盾。
第5陸戰團的勇士們深知,他們的職責是為戰友爭取寶貴的時間,每一分鐘的堅守都是對生命的一次賭注。他們在柳潭裡的冰天雪地中構築防線,利用地形優勢設定埋伏與陷阱,以有限的兵力和資源,對抗著志願軍如潮水般湧來的攻勢。這場艱苦的殿後戰,不僅是對陸戰隊戰士們體力與技能的極限挑戰,更是對他們意志力的終極考驗。他們在別的戰場從來沒有這樣狼狽不堪。
與此同時,第7陸戰團被賦予了打通生命線的重任。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克服沿途的自然障礙和敵人的阻擊,確保從柳潭裡到下碣隅裡的公路暢通無阻。這條公路,成為了陸戰第1師能否順利南撤的關鍵。第7陸戰團計程車兵們,在炮火連天中推進,用血肉之軀開闢道路,他們的英勇與犧牲,為後續部隊的安全撤離鋪設了希望之路。
而在下碣隅裡,等待中的部隊嚴陣以待,他們不僅要守衛這片暫時的避風港,還要為即將到來的會合做足準備。陣地上的防禦工事被加固,彈藥和補給被重新分配,每個人都清楚,只有死守到底,才能為師團的最終會師創造條件。
在精心策劃與頑強抵抗下,陸戰第1師開始實施其精心設計的撤退計劃。他們將以緊密的隊形,利用夜色和惡劣天氣的掩護,逐步向南撤退。這一路,將充滿未知與挑戰,但每個陸戰隊員心中都燃燒著不屈的火焰,誓要在逆境中書寫傳奇。撤退,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戰術上的退卻,更是一場精神上的較量,一場關於生存與尊嚴的戰鬥。
1950年12月8日,南北半島的冬日,寒冷刺骨,天空陰沉。米陸戰第1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