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沒了嗎?好像還在。
如果志願四軍上了山,抓住個當地人,問他是哪國人,那他,大概還是會回答自己是吐蕃人。
可吐蕃又好像早就沒了。這麼多年,啥事兒也沒發生,就只有唃廝囉算是鬧出了一點兒動靜。但他也自稱青唐,不叫吐蕃,地盤也始終只有咱們佔下的這一小片。
雖然,唃廝囉是吐蕃人。
這就很奇怪,很不合常理。
吐蕃當年可是闊過的。最好成績,曾兩次攻破長安。只不過都沒站住腳,被迫改行,做了兩把強盜,搶完就跑。
這麼大一個帝國,悄無聲息地就沒了動靜。怎麼解釋?
咱們漢人有記錄歷史、研究歷史的好習慣,尤其是對帝國覆滅這個課題,研究得最深。歷朝歷代是怎麼垮掉的,那都能從各種角度給後人分析得明明白白。
而且,不僅對咱們自己的歷史有研究,周邊的,也統統不放過。
你怎麼興起的,我可能說不清楚,但你是怎麼沒的,那我一定得弄明白。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比人家自己都明白。
唯獨對吐蕃,是空白。您老聽過嗎?反正我沒聽過。
按常理,一個帝國覆滅,基本就兩種可能:內,或者外。
內,要麼百姓起義,要麼權臣篡位。但不論哪種,也不論成功與否,帝國本身都應該還在。頂多是換個姓氏,改個國號。
外,也就是外敵入侵。這種方式,至少要打到攻破都城、擒殺國主的程度。以吐蕃的體量計算,這場戰爭的規模肯定小不了。
可,這種事兒似乎並未發生過。就吐蕃呆的那破地方,連咱們漢人眼下都打不上去,更別說其他人了。
即便真有,吐蕃垂死之際,難道還跑不出來幾個王子、公主啥的?木徵還知道跑呢!
結果,全都沒有。
內、外,都對不上,那就只能用氣候變化來解釋了。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況,剩下的,不管多難以置信,那都是事實嘛!
吐蕃,因氣候變暖而起,終因氣候回落而亡,也算圓滿。
說起來,還是他們的戰略格局不夠大。往西、往南,都是好去處,可他們偏偏看不見。也可能看見了,卻覺得那些地方窮,遠不如大唐富庶,於是就一門心思地跟大唐死磕。白白浪費了老天賞下的幾百年好時光。
大唐雖然有錢,但她也很猛啊!哪有那麼容易磕下來?
好不容易熬到大唐衰敗,氣溫卻也回落了。吐蕃,衰敗得更快,又回到了當年的老樣子。縱然風光的時代搶回去不少金銀財寶,那玩意也變成糧食,都是礦石,屁用沒有。”
王大衛用一句粗鄙的短語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
嚴格來說,這是推理,不能算作“證據”。然而,卻是最令王韶為之信服的。至此,他總算可以確認,木徵已不足為慮,王大衛的做法是正確的。與其勞師遠征,莫如留之,作個看門狗。
這場西征,結束了。自己也該回去,坦然面對“命運”的安排。
王韶:“也罷!老夫便信了你。隨我一起回返吧!”
王大衛點頭,沒有絲毫遲疑:“好。嗯突然就完事兒了。哈哈!我還真有點兒適應不過來。什麼時候走?”
王韶:“三日之後。”
王大衛:“那正好,我逛逛。下次,就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有機會再來嘍!”
王韶:“你也不要只是閒逛。”
王大衛:“嗯?那我幹啥?”
王韶:“寫幾首詩,或是填上幾首詞。”
王大衛:“哦?對,對,是得好好吹一吹。要不然都對不起這一年多的辛苦。”
“胡鬧。”王韶手拍桌案,氣得鬍鬚亂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