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錯在先啊。
實際上,這是嬴政的計謀之一,他故意將第三支大軍放在上黨區域北上進軍,偏要橫穿韓國。
然後派使者告知,很有禮貌,態度十分誠懇。
從人性的角度思考,韓王絕對不會答應。
誰敢放二十萬秦軍進來啊?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如此一來,秦國就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向韓國宣戰。
這是陽謀,韓王根本無法應對,除非他有大心臟。
韓非被懟得說不出話來,他真不知道該從哪裡反駁。
強國滅弱國,不是很正常嗎?
為什麼要揪著這個不放,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秦國?
大家都不是光明磊落,就不要出來裝君子了。
......
話說,呂不韋死後,嬴政安排簡易下葬,而呂不韋的家室,則是流放巴蜀。
嬴政當機立斷,嚴查朝堂後宮,將呂不韋的一切勢力,全部拔除。
該殺的殺,該驅逐的就驅逐。
名單上,赫然出現了李斯的名字。
可把李斯嚇壞,他連夜狂草一篇《諫逐客書》,上交給秦王政。
文中引經據典,先從秦國的富強之路開始說起。
“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
秦國之所以有今天,只因人才的引進,功不可沒。
嬴政通篇讀下來,覺得有理,而且如今朝堂清除大批呂不韋的餘黨,百廢待興,就下令將李斯留下。
李斯鬆了口氣,他連夜趕製一幅畫,於第二天在殿上,獻於秦王。
“大王,下臣聽聞,秦匈友好一事,倍感欣喜。連夜繪製此圖,還望大王審閱。”
既然留下來,就要讓領導看到你的本事。
嬴政定睛一看,只見藍底布皂之上,有一隻展翅飛翔的玄鳥。
“大王,玄鳥乃我大秦之圖騰,故以玄鳥為主體。”
“而匈奴旗幟,下臣有幸觀望過,其以滿弓搭箭為圖。”
“因此,下臣將玄鳥展翅高飛的姿勢,與匈奴的弓弦一致,且鳥首東望。”
“而周為火德,秦滅周,奪大周氣運,當為水德,無論是藍色或是玄色,亦可代表水德之風。”
“獸首刻秦字,獸羽兩邊三支,共六支,則代表六國終將被大秦兼併。”
“寓意,北聯匈奴,東望東出,可統天下。”
嬴政暗自點點頭,圖案他挺喜歡的,唯一不喜歡的是,過於花裡胡哨。
他是一個喜歡從簡之人,鳥身黑色,旗幟又是藍底,怎麼看起來都覺得顏色有些不協調。
嬴政沒有立即應下,而是將布皂收起來。
“卿有心了,再議吧。”
整個朝堂這麼多人,就沒有一個會想到,設計秦匈聯軍旗幟。
只有李斯一人,有此擔當。
嬴政一高興,就賞了李斯長史的職位。
他拿不定主意,讓人復刻一幅,寄到北方草原,讓宋坤也看看,給點意見。
畢竟是秦匈聯軍,不能只有秦國拿主意。
......
韓國——
韓王安硬著頭皮,喊破喉嚨,才堪堪組建起五萬人。
大王昏庸,不代表下面的人沒腦子,許多人拒絕服兵役,直接回家種田。
“才五萬人?”王翦神色不悅,他再次抖動腰間的青銅劍。
韓王安被嚇到,訕訕的回道:“將軍,再給孤一些時日,必定湊夠十萬軍。”
“才十萬人?”
“十五萬!”
“才十五萬?”
“二,二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