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這種對朱元璋極其不滿的字樣,稍微一想就明白那廢鈔是什麼意思。
就是明朝可以交換貨物的錢幣。
只不過看天幕裡後人那充滿惡意的評論,這大明寶鈔好像很不值錢,不然也不會被說成廢鈔以及合法搶劫。
可那東西究竟是用什麼製作的,竟然被後人說成一文不值?
若是銅的話,完全可以融掉製作別的可以賣錢或者以物換物的東西出來,怎麼會被如此貶低?
總之劉恆對這種資訊完全處於空白階段,而使用交子交易的宋朝聰明人,倒是隱約猜到那大明寶鈔是怎麼回事。
那東西竟然被朱元璋搞成了廢鈔,這位明太祖也太……
宋朝那些懂經濟的人都不知該怎麼評價後面這個明朝開國之君。
“這個朱元璋也不過如此!”劉徹對於朱元璋給自己後人立下那《皇明祖訓》那叫一個無語,難道你不懂什麼叫與時俱進?
你想自己立下的那些規矩幾百年都不變?
瘋了吧你。
真要是一套規矩可以千年不變,現在恐怕還處在夏商時期,又哪裡來的春秋戰國,列國變法?
劉徹可是被黃老之術給弄得多少年喘不過氣來,最討厭的就是這種過時的國策還有那些迂腐之人遵守,害得他為了改變這一面耗費大量心血才打掉這令他厭惡的黃老之所,用上來大復仇的公羊學說。
這還是在那沒有什麼勞什子祖訓的情況下艱難的改革成功,要是頭上也被這所謂的祖訓壓著,自己一有什麼動作就被大臣用這祖訓堵回來,這真的會把人逼瘋的。
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裡的家長,規定兒子孫子要做什麼事,每件事都要按照他設定的去做,不然就不讓你好過。
這個評論劉徹認為直擊朱元璋的要害。
他雖然不知道後世之人說的封建是否是封分建國的意思,可家族跟家長劉徹還是可以毫無阻礙的理解字裡的意思。
這些資訊足夠讓劉徹對朱元璋的瞭解度到達百分之九十,此時此刻劉徹腦海裡已經能夠浮現出朱元璋是一個怎樣的人。
還有那朱棣為什麼會在朱元璋死後起兵的原因劉徹也找到了,罪魁禍首就是削藩導致,那個朱允炆應該是朱標的兒子,天幕上那能動的小人已經告訴他朱標死了,朱標又是太子,那麼太子死了換一個朱標兄弟上去估計其他兄弟都不服,所以就讓朱標的兒子坐上那位子。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叔伯們都想要那個位置,老大不在了自己竟然還做不了,讓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去做那個位置,心裡肯定不能夠平衡。
劉徹不知道朱元璋有多少兒子,可那些兒子若是外出就藩,那將是一股很強的藩王勢力,朱允炆在沒有足夠實力就要削藩自然會遭受藩王的反噬。
由於資訊的不完整,劉徹對朱允炆的瞭解僅限於這個名字,連他是不是朱標的兒子都是猜測的,更別說朱允炆是什麼樣的性格,坐上皇位時年齡多大,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忠臣跟名將又有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