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淮水縣有一大塊土地,都是鹽鹼地,足有10萬畝。
江木之前路過那兒,一眼望去,地面覆蓋著一層白花花的鹽漬,幾乎看不到生長的植物。
這還只是龍國所有鹽鹼地的一小部分。
據估計,在龍國,差不多有15億畝的鹽鹼地。
而國家所劃定的耕地紅線也僅有18億畝。
其中約十分之一(15億畝)的鹽鹼地,其實具有潛在的可開發利用價值。
即便如此,想要改良利用這片鹽鹼地,不僅需要調整土壤中的鹽分平衡,還需要找到適合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優質作物品種。
綜合來看,所需投入成本非常高昂。
所以,儘管國家一直倡導開發鹽鹼地,但進展卻比較慢。
“這麼一大片土地就這樣閒置著實在浪費……”
江木心裡想著。
“種點什麼呢?”
很快他就想到了答案:海水稻!
給水稻種子加入耐鹽鹼性。
讓這種水稻能在鹽鹼地上生長。
很多人以為海水稻是指直接種在海里的水稻。
其實並不是這樣。
它實際上是種耐鹽鹼性強的特殊品種水稻。
被稱為海水稻是為了形象化地表達其“耐鹽鹼”的特點。
一般生長在含鹽量高的鹽鹼地、灘塗等地。
在海邊或者沙漠周邊的鹽鹼地區,其他農作物都無法生存。
然而,海水稻卻能頑強地生長。
當年袁教授在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後,就一直在探索海水稻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由於技術還不夠成熟,以及口感不佳等問題,海水稻在市場上始終沒有得到廣泛接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科研遇到難題,銷售也不理想,使得海水稻的研究變得更為困難。
但這難不倒江木。
只要有足夠的積分,他就能兌換所需的屬性。
短時間內造出真正的海水稻也不是問題。
隨後,江木找來了些水稻種子,但他注意到了一個之前忽略的問題。
之前的玫瑰或驅蚊草等,因為需求量不大,賦予特性後的利潤遠高於投入。
但水稻不一樣。
種植一畝地需要三斤種子,而一斤種子大概含有25,000顆大米,也就是說每畝地要用到75,000顆大米。
每顆米至少需要具備抗鹽鹼性和速生性兩種特質,再加上耐貧瘠性、口感和營養屬性,總共五個一級屬性,需要花費五塊錢。
這樣算下來,種植一畝海水稻僅種子成本就高達375萬元。
這個數字太龐大了,即使不用系統,直接投資改造一塊鹽鹼地也能變成肥沃的土地。
“這樣做根本不划算。”江木心裡想著。
難道就此放棄?
“不行!”
他搖搖頭,不僅僅是一般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都有類似的性質,需要大量的種子才能種植。
不能全放棄吧。
“必須得有個解決方案。”
江木思考著。
然後他想到:“我可以先種一畝試驗田,選擇遺傳性的種子,收穫後再進行大規模種植,這樣就可以降低後續成本。”
:()植物紛紛變異,還說是正經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