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萬一到時局面失控,真讓鮮卑入主中原,奪取神州,我等豈不是成了華夏大地的千古罪人...”
黃紹聲音慷慨,振聾發聵,極力反對逢紀的建議...
他雖然是黃巾反賊出身,但心中多少還存有一些華夏大義...
且引胡人南下,可是要上史書的,甚至到時弄不好,還會遺臭萬年...
“此事重大,容我三思!”李信擺手,示意黃紹稍安勿躁,而是思考其中利弊...
若真按照逢紀的計策,引入鮮卑這股外部勢力南下,確實能起到攪局的作用...
畢竟鮮卑作為北方霸主,又有一代天驕檀石槐統一北方,留下來的底蘊與家底,實力不可謂不強勢...
縱使現在因為和連的昏庸不明,導致實力下降,但畢竟底蘊在那裡擺著...
鮮卑現在明面上,只是單于庭與各部大人的爭權奪利,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所以鮮卑整體人口,和部族實力,並未有多少消耗和損失...
單是中部慕容威一部,便領民七十萬,空弦之士十八萬眾...
由此可見,鮮卑的整體實力,與當前的強盛狀態...
甚至若能說服和連,甚至東西南北各部共同出兵南下,到時覆滅大漢,入主中原也不無可能...
理智上,他知道逢紀說得是對的,但內心的底線,卻讓李信不願輕做決定...
“主公,”隨侍在側的王充見他猶豫,適時開口道:“主公,參軍大人此計雖然陰損,但對於我軍卻是百利而無一害...”
“若事成,則與鮮卑共分大漢,屆時鮮卑得幽州,下冀州,進而陷入中原泥沼...”
“而主則可從幷州河套等地南下,順勢奪取關中,攻掠司隸涼州,吞併雍益,擁山川險固,成強秦之勢...”
“哪怕事情不成,亦可引鮮卑南下,使其陷入中原戰場漩渦,難有精力對我軍造成干擾...”
“這...”李信聞言,心中有些搖擺不定。
“主公!”書佐張既,上前接力勸言道:“主公今日猶豫,他日漢庭剿滅黃巾,合四百年天威,中原正統之力北上幷州,主公若何?”
“朝廷以天朝正統之優勢,詔使西域,利攏東胡,多路來伐,主公又該如何?”
說到這裡,張既又加一注重錘道:“甚至到時,若朝廷有心,遣使北上,許以利益,誘使鮮卑出兵來攻,主公境遇如何?我軍如何自處?”
“是以,與其到時讓鮮卑為朝廷所用,被朝廷正統以優勢壓垮...”
“我等還不如主動出擊,先一步將水攪渾,為河套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
“主公!”黃紹見李信似有動搖,急忙開口反駁道:“黃巾主力尚存,洛陽三張亦未露敗跡,此時引鮮卑外援,為時過早...”
“不錯!”副將劉能,亦起身附和道:“以吾之見,不如先遣一軍團,入冀州戰場,支援廣宗黃巾...”
“只要冀州,維持當前局面,則洛陽三張無後顧之憂,以司隸富庶,支撐七八個月不是無問題...”
“而我等只需三五月,待河套新政落實,新式軍團整訓完畢,自可從容應對...”
“時間啊...”李信仰頭,面色糾結...
逢紀與黃紹等人,說得都有道理,但實則李信內心的天平,已然開始傾向逢紀等人一方...
因為他知道,哪怕自己採取黃紹口中的策略,但該來的還是會來,只是時間早晚段問題...
鮮卑這個北方霸主,看似置身中原勢力事外,實則已經是懸在夏軍和朝廷頭頂的一把利刃...
逢紀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