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結束後的鄴城,雖然城牆上仍然留著血跡與傷痕。
衛達站在城門口,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
呂布一走,鄴城便如同掌中之物。
衛達目光掃過四周計程車兵與投降的守軍,心中已然構思起接下來的安排。
袁紹的死讓這一切變得簡單,袁熙與袁尚這兩兄弟如今在他手中,如此以來,田豐、逢紀、審配、郭圖、辛氏兄弟與沮授等這些昔日袁紹的手下,如今已成無主之人。
衛達心中沒有一絲擔憂,畢竟這些人現在若想反叛,只會是自尋死路。
所以衛達讓這些人負責鄴城的重建與安撫,務必保持城內的秩序。
畢竟這裡是他屬於的地盤,有他們的協助,鄴城也能快一點恢復到往常。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該做的還是得做。
衛達喚來高順與張遼二人。
“主公有何吩咐?”
“你們二人負責監督這些人的遷徙工作。將他們的家眷都遷往長安。”
高順與張遼相視一眼,點頭應允。
他們清楚衛達的深意,這一手無疑是將那些潛在的威脅牢牢控制在手中。
對於衛達此舉,田豐、沮授他們也理解。
再說他們是敗軍之將,也沒有什麼說。
不過,衛達也並未給他們留一線,他們在冀州的產業還是保留了一些。
這是衛達給世家留下的底子,無論是誰都一樣,只是他們與其他世家不一樣,衛達會在長安附近給他們安置一份產業,保證他們遷徙到長安後有物質保障。
這也是效忠他的福利之一。
只是這福利是董卓以朝廷的名義給的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衛達得在冀州的統治癒發穩固。
呂布逃亡河內之後,因為私自招兵,又被王匡趕了出去。
至於王匡,沒了呂布這個助力,心裡沒有底的他,沒過多久就歸降了衛達。
自然,王匡一家也遷徙到了長安,董卓隨便給了個閒職安撫了一下。
冀州在衛達的治理,短短三個月,便恢復了往常。
不過衛達佔據的冀州只有一半,因為河間、渤海、清河三郡在公孫瓚之手。
目前二人還是聯姻的聯盟,所以短時間內,衛達與公孫瓚都不想起衝突。
而且公孫瓚在青州大勝,大公子袁譚敗逃鄴城。
得知鄴城易主的他,詫異萬分。
尤其是知道自己的兩個弟弟如今在董卓麾下任職縣令,他心裡頓時不爽,認為袁熙和袁尚兩個傢伙是廢物,竟然投奔了衛達。
“大公子,如今怎麼辦?”
從青州逃回的他,如今麾下只有眼前的數十騎,想拿回冀州,天方夜譚。
可是南渡黃河,投奔曹操,他也不想。
因為他父親說過,曹操乃雄才,若是不能壓制,必會成大敵。
昔日有父親在,曹操還會對他們畢恭畢敬一些,如今過去,其實與喪家之犬無異。
更重要的是,曹操正在攻伐徐州,沒有時間理會他,更別說借兵了。
“罷了,如今只有投效衛達。”
說罷,袁譚策馬而出,身後的三十一騎緊隨其後。
來到鄴城城門口的他,對著守城的小校大喝一聲:“吾乃袁譚,想見你們主公一面。”
袁譚?
是大公子?
守門計程車兵是昔日的袁兵。
雖然遇到了大公子,可是他們現在可沒有一點想投奔舊主的心思。
在新主公麾下,每天都能吃個飽飯,時不時的還有一頓葷菜,這樣的日子,可比在舊主麾下要舒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