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菱把隔壁傳來的廝打聲當作背景音樂,準備開始包餃子。
這邊雖然是南方,但也有吃餃子的習俗。
據說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曾路過此地,發現路上有很多耳朵被凍傷了的流民。
便用麵皮包裹著羊肉和草藥一起燉煮,煮熟後分給流民們吃,以此治療凍傷。
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將這種食物稱之為嬌耳,後來才慢慢改稱為餃子。
在去知青點之前,她就已經把秋木耳泡發在水裡了,這會撈出來洗乾淨後,就和豬肉一起剁碎做餡。
今天買到的豬肉偏瘦,正好上次桂花嬸送來的雞蛋還沒吃完,她打了一個攪拌進去,這樣可以人為增加鮮嫩度。
周菱緊接著在盆中放入油鹽醬醋調味,到這一步餡其實已經調好了。
可她看來看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當她瞥見角落裡的青菜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忘記放韭菜了。
俗話說九月韭,佛開口。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韭菜有著不同於其他時候的口感,肥美鮮嫩,非常好吃。
拿來和木耳一起做餃子餡,再合適不過。
屋後面的菜地裡就種有韭菜,周菱隨手割了兩茬回來。
然後把韭菜剁碎,一起丟進調餡的盆裡。
她剛剛調好餡料,周國平適時收工回來。
“好香啊!”
周國平吸了吸鼻子,下意識走到灶臺旁。
他嘖嘖稱讚道:“今天這餡調得好,油光閃亮香噴噴的,光看著都讓人饞得慌!”
彷彿是為了響應他的話,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來。
“別急,馬上就好。”周菱笑著拿出麵糰,開始正式包餃子。
周國平迅速洗了手,飛奔過來幫忙。
父女倆分工明確,一個負責擀餃子皮,一個負責包,配合默契,速度飛快。
不一會兒,所有的餃子都包好了。
周菱先在開水鍋中放入少許鹽,接著才把餃子放進去,用鏟子輕輕推動。
在等待煮熟的時間裡,周國平見旁邊還放著板油沒處理,便伸手拿過來,用刀逐一切成小塊。
這時家家戶戶都是用豬油炒菜,要買板油回來自己煉。
而練豬油的第一步就是洗淨切成小塊。
這樣,等餃子煮熟出鍋後,就可以緊接著煉豬油了,無縫銜接,省了重新生火的麻煩。
一個個白嫩的餃子在鍋中翻滾,逐漸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周菱估摸著時間,開啟鍋蓋又往裡面添了一小碗涼水,等待再次煮開。
煮餃子也是個技術活,除了要反覆加涼水,還要注意鍋蓋的使用時間。
既不能一直蓋著鍋煮,也不能一直不蓋鍋煮,要做到開鍋煮皮、蓋鍋煮餡,不然很可能會得到一鍋爛餃子。
周國平手起刀落,把板油全部切成塊後,就一直在旁邊等著餃子出鍋。
周菱看他眼巴巴地望著鍋裡,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樣。
便在餃子正式出鍋前,提議讓他先嚐嘗味道。
周國平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從鍋中小心夾起一個餃子。
餃子皮薄如蟬翼,煮熟後呈現出半透明的狀態,透過皮可以清晰地看到裡面飽滿的餡料,令人垂涎欲滴。
他輕輕咬了一口,發現餃子皮軟糯彈牙,餡料的美味更是令人驚豔。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香醇的肉汁在口中肆意流淌,其中還夾雜著木耳和韭菜的鮮美。
各種香味完美融合,讓人慾罷不能。
周國平顧不得燙,狼吞虎嚥地吃完了整個餃子。
然後心滿意足地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