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呂布北上挑選參與會戰計程車兵時。
鄴城的袁紹,同樣沒有閒著。
這位河北霸主正在想辦法解決那個困擾了無數統治者的立嗣問題。
五大軍師中,逢紀和審配支援袁尚,郭圖和辛評支援袁譚,許攸則屬於中立派。
袁紹知道必須處理好這些人的關係,他活著還可以壓制這些派系,如果他死了,將來的繼承人很難處理派系鬥爭,所以他必須在還活著的時候,表明自己的態度。
這一日,袁紹召集了五大軍師,在鄴城香火最旺的翠眉廟商議立嗣一事。
袁紹道:
“我已年近五旬,很多事情都是力不從心了。我有四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都在外鎮守一方,少子袁買年幼,只有三子袁尚,資質最佳。我打算讓袁尚繼承我的大業,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袁紹明面上是徵求軍師們的意見,實際上他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我已經選定三兒子袁尚做接班人,現在輪到你們表忠心的時候了。
陣營不同的兩派人還沒有開始爭吵,許攸已經搶在他們之前,諫言道: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就是取亂之道!主公可還記得趙武靈王?一旦主公決策失誤,整個河北都會陷入混亂的局面。但這畢竟是主公的家事,臣自然是無法干預的。眼下還不是主公立嗣的最佳時機。常山郡傳來緊急軍情,幷州軍隊正在壺關集結,似乎有大動作。呂布自從擔任了安國公以來,他對冀州的入侵一直沒有停止。我認為當前的要務應該是加強邊防,往常山郡、黎陽增派軍隊。至於立嗣一事,我認為可以暫緩。”
自從失去田豐和沮授這樣的忠良之臣以來,像許攸今天這樣言辭犀利的話,袁紹已經是很久沒有聽到了。
此刻袁紹的心中五味雜陳,雖然一向中立的許攸,今天當場說出了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這讓他很沒有面子,但是袁紹還是盡力地剋制自己,隱藏不悅的表情,緩緩道:
“又要打仗了嗎?這後勤排程的事,還得子遠和淳于瓊多多上心啊。”
雖然官渡之戰的失利,鎮守烏巢的淳于瓊要負很大的責任。
但是現在袁紹缺人啊,淳于瓊畢竟是當年和他一起在大將軍府上班的同事,而且在軍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所以袁紹並沒有對淳于瓊做出太嚴厲的處罰。
為了準備和呂布的會戰,袁紹的長子袁譚,從青州帶了五萬兵馬,駐紮在鄴城之外;次子袁熙,從烏桓借來了五萬騎兵,同樣駐紮在鄴城之外。
這十萬人馬浩浩蕩蕩,在冀州會合,整個河北大地上,都飄揚著袁家的專屬旗幟。
袁紹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光芒萬丈的時刻,有點夢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那時候的感覺了。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我袁紹,就是這河北唯一的王,我的兒子,給我帶來了這麼多的兵馬。幷州疲弊,呂布個人再厲害,又算得了什麼?能打過我的千軍萬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