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上谷置涿郡,武帝時設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
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邑、侯國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
三國魏晉時期,公孫瓚及公孫度分別佔據幽州諸郡。
隋煬帝大業初罷州置郡,故改幽州為涿郡。
唐武德元年復為幽州,後又置東夷都護府。
玄宗先天二年設定幽州節度使,統轄幽州、薊州、媯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莫州、滄州等9州。
天寶元年改為范陽郡,也就是挑起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所擔任的范陽節度使所在地。
乾元元年,因為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殺了他自己的老爹,當時的皇帝唐肅宗認為這是安史之亂即將平定的徵召,於是又將范陽改回了幽州。
天福元年,後晉的兒皇帝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割讓遼國,次年被遼太宗升幽州為幽都府,在這裡大興土木,定為“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的時候又改稱析津府。
這裡的歷史悠久,建城時間已經超過了千年,再加上地勢平坦,河流豐富,所以漢人百姓在這裡生活的很多,自然而然便成為了遼國最重要的賦稅之地,在遼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不過漢人百姓多也有問題,那就是遼國朝廷一直擔心此地不穩,這些漢人會心向南面的大宋。
,!
畢竟大宋建立者是正兒八經的漢人趙匡胤,大宋朝廷從上到下也幾乎都是漢人為官,故而對此是嚴防死守,駐紮重兵。
當然,這些兵馬也是為了防備宋人的偷襲。
而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幽州也是宋遼雙方必須爭奪的節點。
這裡北鄰燕山,向東可以入遼東,南面則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最適合他們遼國騎兵縱橫馳騁。
如果幽雲十六州在遼國手裡,遼國就可以隨時隨地對宋國發動戰爭,勝則可以南下,縱橫在華北平原,敗則可以退守,宋國即便想奪回去,正常情況下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是如果幽雲十六州在大宋的手裡,就可以利用之前修築的長城抵禦遼國騎兵的進攻,遼國騎兵雖然犀利,但是面對峰巒疊嶂的高山,也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嘆氣。
大宋不是沒有惦念過幽雲十六州,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無時無刻不在惦念著這裡。
趙匡胤不僅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還在河北南部興建“北京”大名府和遼國對峙。
趙匡胤甚至在臨死前還留下過遺詔,復幽雲十六州者當封王。
要知道,大宋對於趙姓宗室的態度可沒有這麼大方。
可以被封為親王的只有皇帝的皇子和兄弟,而且他們的繼承者在繼承爵位的時候不能直接繼承,而是要降爵繼承,親王的子嗣只能封為郡王,郡王的子嗣則是會被封為郡公。
就連那群和趙匡胤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最多就只是個國公而已,壓根輪不到封王爵。
由此便可以知道,大宋對幽雲十六州的執念有多深了。
並且,這不是趙光義第一次算計幽雲十六州了。
早在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在平定北漢以後,欲挾戰勝之威,直搗幽州,一舉奪取幽雲十六州。
不過結果卻是一敗塗地。
宋軍在幽州西北的高粱河慘敗給了耶律休哥所率的五院部,陣腳打亂,紛紛逃竄。
趙光義大腿上中了兩箭,隻身逃離戰場,他的行在服御寶器、隨從宮嬪(可能主要是俘虜的北漢嬪妃)都落入遼軍手中。
耶律休哥面對趙光義這麼大的一個戰功,自然不肯輕易放過,於是便開始追擊。
趙光義留下剛剛因戰功而提拔成西州刺史的親信武將高瓊在御營作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