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陣地已經只有15公里的距離了,而15公里到13公里的這2公里路程上可是有一個大大的驚喜。
由於李雲龍的命令,所以工兵連在這一段2公里的距離內埋設了大量的地雷。
ti42式餅形地雷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款用來進行反坦克的地雷,需要有180千克的力道壓迫到它才會進行爆炸,最大可以直接擊穿100毫米厚的鋼板小鬼子的坦克絕對承受不起這種地雷的爆炸。
由於小鬼子的裝甲力量和卡車數量並不多,所以這一款地雷僅僅只埋設了200枚。
這片雷區真正的主力是schu-e 42 木盒地雷,這一款地雷李雲龍整整埋了1200枚。
schu-e 42 木盒地雷
- 裝藥與構造:這種地雷外殼主要為木頭,內部有一塊 200 克的 tnt 炸藥,由一個 zz42 型引信觸發。其大部分材質為木頭,盟軍的金屬探測器難以探測到,具有較好的隱蔽性。
- 殺傷效果:雖然單個地雷的 tnt 炸藥量不算大,但爆炸時能產生大量木刺,對敵方人員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尤其是在密集佈雷的區域,能夠給敵方步兵造成較大的威脅。並且由於其隱蔽性,敵方容易誤觸。
這款地雷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可是讓盟軍頭皮發麻而用來對付小鬼子也是絕對的好用。
此時的日軍排雷方式有兩種,第1種就是電磁感應式的。
原理:這種探測器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工作。探測器內部有一個線圈,當交流電透過線圈時會產生迅速變化的磁場。
當這個磁場靠近金屬物體時,金屬物體內部會產生渦電流。渦電流又會產生新的磁場,這個新磁場會反過來影響探測器的原始磁場以及線圈裡電流的振盪頻率。
探測過程:日軍工兵拿著探測器在可能埋有地雷的區域緩慢移動。如果探測器的磁場受到影響,導致耳機裡發出“嗡嗡”的噪音等異常訊號,就表示該區域可能存在金屬物體,即可能有地雷。
這種方式對於探測帶有金屬零件的地雷比較有效,但對於一些非金屬殼體的地雷或≈x4b7e;內部金屬含量極少的簡易地雷,探測效果就不太理想。
schu-e 42 木盒地雷完美的剋制了這種探測方式
另外一種排雷方式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那就是是簡易機械觸碰式。
這種方式大部分是為了應對抗日遊擊隊的石質或≈x4b7e;陶土土地雷。
由於日軍的制式探雷器無法發現抗日民兵制作的石雷丶陶雷等土地雷,所以日軍開始使用一種簡易的機械探雷方式。這種方式是在木棍上綁一個金屬棒,然後將金屬棒斜刺入土中,依靠工兵的手部觸感來辨別是否碰到了硬物,以此判斷是否存在地雷。
探測過程:工兵將綁有金屬棒的木棍插入土壤中,透過感受金屬棒在土壤中前進時遇到的阻力和觸碰感來判斷是否有異物。如果金屬棒碰到了堅硬的物體,且根據經驗判斷該物體可能是地雷,就會進一步小心挖掘確認。這種方式簡單易學,但效率低丶精度差,而且很依賴工兵的經驗和判斷。
但是這東西之所以能這麼操作主要就是欺負民兵制作出來的地雷傷害不高,哪怕是被直接引爆在長長的距離外也受不了多大的傷害。
可是這個方式在李雲龍埋設的這些地雷面前確實沒有任何用處,因為李雲龍埋設的這個木盒地雷,它裡面裝的是tnt。
200克tnt的爆炸威力足以將在遠處的小鬼子工兵也直接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