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眯著眼睛看向秦允禾,問:“你想說什麼就說吧。”
秦允禾回道:“剛剛李大人與朱大人也說了,萊陽縣年年乾旱,為何不從根上解決問題?”
皇帝饒有興趣地看向她,問:“怎麼從根上解決?”
秦允禾輕聲回道:“興修水利。”
李大人不屑地說:“你說的這些,難道我們就沒考慮到嗎?那地方都沒有水源,怎樣修?”
秦允禾辯駁道:“那地方沒有,難道就不能從其他地方引水嗎?”
李大人輕哼一聲,說:“你說的真輕鬆,你可知那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秦允禾也不生氣,說:“這些年的賑災銀都用到修建水利上,是不是早已解決了這個難題?一年的賑災銀是多少,李大人你應該會算這個帳。”
李大人白了秦允禾一眼,說:“水利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修建完成的,這期間,那些百姓該如何生存?”
秦允禾微微淺笑:“興修水利之事,自然應由朝廷撥款。只要水利工程得以開展,百姓定會積極參與,畢竟這是為他們謀取福利。在此期間,對於參與修建水利的災民,可以發放糧票,糧票在此時遠比銀錢更為重要。”
李大人當即反駁:“你說得輕巧,可水源何處去尋?”
秦允禾依舊面帶微笑:“我二哥遊歷天下,大夏的地理風光皆有記錄,甚至繪製成圖。我亦知曉萊陽地處北方,北方缺水,然南方水澤豐沛。若能引南水北調,豈不是可解此難題?”
李大人與朱大人雙雙皺緊眉頭,這時朱大人回應道:“你可知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
秦允禾回道:“我當然知道。不知朱大人可曾聽過愚公移山這個故事?”
朱大人一臉疑惑:“從未聽聞。”
秦允禾緩緩說道:“那我就同你講一下,從前有個老頭叫愚公,他家門前有一座山,出行極為不便,每次出門都需繞很遠的路。他為改變這一現狀,便召集全家人商議,決定把山前的山挖平。”
朱大人呵呵一笑:“愚蠢至極,直接搬家不就好了,這得挖到何時?”
秦允禾並未理會他的話,繼續說道:“他每日帶領子孫進行挖山工程。有人如你一般笑他愚蠢,認為憑他們之力無法將山挖平。他只是笑笑回答,自己雖會死去,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而山不會增高,總有一天會被挖平。”
朱大人哈哈一笑,皇帝也以別樣的眼光看著秦允禾。
秦允禾接著說道:“我們面對困難時應迎難而上,而非逃避。雖然工程浩大,但倘若修建成功,萊陽縣的農業、經濟將有極大的幫助。萊陽縣一直會在,這也將造福他們的後代,你說是不是朱大人,李大人。”
李大人至此再也不敢輕視眼前的少女。
秦允禾笑了笑:“至於如何規劃工程,那就要勞煩朱大人了,這方面小女子確實不懂。至於此次賑災,民女代表秦家捐出二十萬兩銀兩,糧食五十萬石。剩下的就靠兩位大人了。”
皇帝微微點頭,回道:“就如允禾所說,賑災銀和賑災糧儘快落實,興修水利之事也儘快拿出方案來。”
朱大人與李大人回道:“臣遵旨。”
秦允禾心中暗想:“必須讓元王去賑災,這是他表現的好機會。”
李大人與朱大人走出紫宸殿,李大人長嘆一口氣,眼中滿是敬佩之情:“她若為男子,我必定與之結交,可惜啊。”
朱大人呵呵一笑:“你看過她的文章沒?我看過,當時就覺得她若為男子,且在朝為官,必定能造福大夏。”
“沒錯,剛開始對她還不屑一顧,但她的言論,處處彰顯出她的胸懷。特別是此次賑災,捐出了總災銀的三分之一,賑災糧的一半,我著實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