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已。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脇而痛,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留於樞中痛髀不可舉,刺樞中以毫針,寒則久留針,以月死生為數,立已。
治諸經刺之所過者,不病,則繆刺之。耳聾,刺手陽明,不已,刺其通脈出耳前者。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立已。邪客於五藏之閒,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閒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繆傳引上齒,齒唇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明中指爪甲上大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復刺足中指爪上各一痏,後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其,鬄(ti)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
(二)白話文
黃帝問道:聽說過繆刺,但不明白它的含義,什麼是繆刺呢?
岐伯回答說:當邪氣侵襲人體形體時,必先停留於皮毛,若留而不去,就會進入孫脈;若仍留而不去,就會進入絡脈;若再留而不去,就會進入經脈,進而與五臟相連,散佈於腸胃。如果陰陽都受到影響,五臟就會受傷。這是邪氣從皮毛侵入,最終到達五臟的次序。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針刺其經脈。如今,邪氣停留在皮毛,進入孫絡,留而不去,導致絡脈閉塞不通,不能進入經脈,而流溢於大絡,從而產生奇異的病症。當邪氣侵襲大絡時,會左右互注,上下左右流竄,與經脈相互干擾,而佈散於四肢末端,其氣運黃帝定之處,也不進入經脈的腧穴,這就叫做繆刺。
黃帝說:我想聽你講講繆刺,為什麼要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呢?它與巨刺有什麼區別呢?
岐伯說:邪氣侵襲經脈時,如果左側邪氣盛則右側發病,右側邪氣盛則左側發病,但也有左右相互轉移的情況。比如左側疼痛尚未停止,而右側經脈先出現病變,像這樣的情況,就必須用巨刺法,一定要刺中患病的經脈,而不是絡脈。所以說,絡脈的病變,其疼痛與經脈的病變部位不同,因此稱為繆刺。
黃帝說:我想聽你講講繆刺的方法,以及如何取穴呢?
岐伯說:邪氣侵襲足少陰之絡,會使人突然心痛、腹脹、胸脅脹滿,如果沒有積聚,可刺然骨之前的穴位出血,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就可緩解。如果不愈,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新發病的,刺後五日可愈。
邪氣侵襲手少陽之絡,會使人喉痺、舌卷、口乾心煩、手臂外側疼痛、手不能舉到頭,可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距離頂端如韭菜葉寬的地方各一痏,強壯的人立刻就好,年老的人過一會兒就好,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這種新發病的,幾日就可痊癒。
邪氣侵襲足厥陰之絡,會使人突然疝氣劇痛,可刺足大趾爪甲與皮肉相交處各一痏,男子立刻就好,太陽一會兒就好,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邪氣侵襲足太陽之絡,會使人頭項肩痛,可刺足小趾爪甲與皮肉相交處各一痏,立刻就好,不愈的,可刺外踝下三痏,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就可緩解。
邪氣侵襲手陽明之絡,會使人氣滿、胸中喘息、胸脅脹滿發熱,可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距離頂端如韭菜葉寬的地方各一痏,左病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