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靈樞第37章 五閱五使 第三十七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五藏之使也,五時之副也。願聞其五使當安出?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閱也。黃帝曰:願聞其所出,令可為常。歧伯曰: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經氣入藏,必當治理。
帝曰:善。五色獨決於明堂乎?歧伯曰:五官已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廣大,壽中百歲,見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餘,肌肉堅緻,故可苦以針。
黃帝曰:願聞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黃帝曰:以官何候?歧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黃帝曰:五脈安出,五色安見,其常色殆者如何?歧伯曰: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牆,牆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
黃帝曰:五色之見於明堂,以觀五藏之氣,左右高下,各有形乎?歧伯曰:藏府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我希望聽聽五官與五臟的配合關係,以及五色的變化與五臟的相應情況,你能給我講講嗎?
岐伯回答道:鼻子是肺的外候,眼睛是肝的外候,口唇是脾的外候,舌是心的外候,耳是腎的外候。
黃帝又問:那五官與五臟之氣是怎樣相通的呢?
岐伯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輸注於面部,分別進入各個孔竅。其精陽之氣上注於目,使眼睛能夠看見東西;其精陰之氣上注於耳,使耳朵能夠聽見聲音;其宗氣上出於鼻,使鼻子能夠嗅聞氣味;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使口唇能夠辨別五味。
黃帝說:我想了解一下五官的病變情況。
岐伯說:五官的病變,各有其不同的表現。比如,肺氣通於鼻,如果鼻部有病,喘息、鼻張等症狀就會出現;肝氣通於目,如果眼部有病,會出現視物不清、直視等症狀;脾氣通於口,如果口唇有病,會出現口唇歪斜、肌肉痿軟無力等症狀;心氣通於舌,如果舌部有病,會出現語言謇澀不利等症狀;腎氣通於耳,如果耳部有病,會出現耳聾等症狀。
黃帝說:那治療五官的病變有什麼原則呢?
岐伯說:治療五官的病變,要根據其所屬的臟腑進行治療。比如,鼻部的病變,多從肺論治;眼部的病變,多從肝論治;口唇的病變,多從脾論治;舌部的病變,多從心論治;耳部的病變,多從腎論治。同時,還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對古文深度解析:
七律詩讚《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靈樞·五閱五使〉深度解析》:
《贊〈靈樞·五閱五使〉解析》
周易哲思探靈樞,五閱五使蘊奧殊。
藏腑五官相應合,明堂氣色辨盈虛。
五行生剋玄機顯,永珍平衡妙理敷。
深度解析明真諦,岐黃智慧耀醫途。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詩的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哲思探靈樞,五閱五使蘊奧殊”,點明瞭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入探究《靈樞·五閱五使》,凸顯其蘊含的深奧奧秘。
頷聯“藏腑五官相應合,明堂氣色辨盈虛”,描述了五臟與五官之間的五行對應關係,以及透過觀察明堂氣色來辨別身體的虛實狀況。
頸聯“五行生剋玄機顯,永珍平衡妙理敷”,進一步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