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其他小說 > 深度解析皇帝內經 > 第83章 古文解析: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第83章 古文解析: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第1/4頁)

一、素問●第53章 刺志論

(一) 古文

黃帝問曰:願聞虛實之要。歧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歧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也。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溼居下也。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

(二)白話文

黃帝問道:希望聽聽虛實的關鍵所在。

岐伯回答說:氣充實的,形體就壯實;氣不足的,形體就虛弱,這是正常的生理狀態,若與此相反,就是病態。進食多而氣旺盛,進食少而氣不足,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狀態,若與此相反,也是病態。脈象堅實而血液充實,脈象虛弱而血液不足,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狀態,若與此相反,也是病態。

黃帝又問:什麼叫反常呢?岐伯說:氣虛弱而身體發熱,這就叫反常。進食多而氣反而少,這也叫反常。進食少而氣反而多,這也叫反常。脈象旺盛而血液反而少,這也叫反常。脈象虛弱而血液反而多,這也叫反常。

氣旺盛而身體寒冷,是感受了寒邪(即傷寒)所致。氣虛弱而身體發熱,是感受了暑邪所致。進食多而氣反而少,是因為有失血或溼邪停聚於下部的緣故。進食少而氣反而多,是邪氣在胃以及肺臟的表現。脈象小而血液多,是因為飲酒後而身體發熱。脈象大而血液少,是因為脈象有風氣,導致水漿不能進入體內,就是這樣的情況。

其實,實證是因為邪氣侵入人體;而虛證是因為正氣外洩。氣充實的人會發熱;氣不足的人會發冷。邪氣侵入人體,左手開啟針孔;正氣外洩,左手關閉針孔。

二、《以周易哲學解析〈素問·第 53 章 刺志論〉的虛實之道》

在古老的醫學經典《素問·第 53 章 刺志論》中,蘊含著深刻的醫學智慧和生命奧秘。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去深入探究時,更能領略到其中的玄妙之處。

黃帝的發問“願聞虛實之要”,如同開啟了一扇通往醫學真諦的大門。岐伯的回答則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虛實之間的路徑。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萬物的根本,而虛實也可以看作是陰陽在醫學領域的體現。氣實形實,氣虛形虛,這是陰陽平衡的常態,反映了身體與精神的和諧統一。正如周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這種平衡是生命得以維持的基礎。

谷盛氣盛,谷虛氣虛,這也是生命執行的常態。食物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而氣則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體現了周易中“陰陽互根”的理念。當這種平衡被打破,疾病便會悄然滋生。脈實血實,脈虛血虛,同樣展示了身體內在的平衡與協調。脈象反映了氣血的執行狀態,血液則是生命的養分,兩者的相互關係如同周易中的“陰陽交感”,共同維繫著生命的律動。

然而,岐伯所指出的“反此者病”,則揭示了虛實失衡所帶來的危害。氣虛身熱,谷入多而氣少,谷不入而氣多,脈盛血少,脈少血多,這些反常現象如同周易中卦象的變易,是身體內在秩序的紊亂。氣盛身寒與氣虛身熱,分別對應著傷寒與傷暑,這是外界邪氣對人體陰陽平衡的干擾,如同周易中“陰陽相搏”所帶來的變化。谷入多而氣少與谷入少而氣多,反映了內在臟腑功能的失調

最新小說: 名柯之酒廠新任繼承人 我死在難產夜,渣男跪在靈堂悔瘋了 我在古代承包殯葬一條龍後火了 神豪:從繫結追星系統開始 穿越原始深山,種田,養雞,養兔 洗白?不存在,小師妹她是大反派 天劫終章:全員BE 斬神,七夜,我把你當兄弟 驚!天機門小公主又在擺攤算命 我和鬼怪有個約會 無聲的我 頂流爸美人媽和團寵的她 一個人對抗全世界 八零學渣的鹹魚生活 穿越妻榮夫貴:絕嗣世子養崽 重生甄嬛傳夏冬春線上吃瓜 原神:關於綾華是我童養媳這件事 閃婚老伴是豪門總裁 絕色世子妃 四合院:穿越三年系統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