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氣剛開始進入面板時,會使人毫毛豎起,腠理張開。邪氣進入絡脈時,絡脈就會充盈而顏色改變。邪氣進入經脈時,就會因經脈正氣虛弱而下陷。邪氣停留在筋骨之間時,寒邪盛就會導致筋攣骨痛,熱邪盛就會導致筋弛骨消,肌肉消瘦,毛髮乾枯而衰敗。
黃帝說:先生所說的面板的十二個分部,它們所發生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面板是經脈所分佈的部位。邪氣侵犯面板,腠理就會張開,張開後邪氣就會進入絡脈,絡脈充盈就會注入經脈,經脈充盈就會傳入腑臟。所以面板有分部,如果不注意,就會發生嚴重的疾病。
黃帝說:好啊。
二、用周易哲學思想從幾個方面對《素問》第 56 章“皮部論”進行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皮部論中強調了皮部與內外環境的相互關係,體現了陰陽的動態平衡。皮部作為人體與外界的交界,反映了陰陽的變化與調適。
深度解析:周易哲學視角下的陰陽平衡:皮部論的深度解析
在古老的周易哲學思想中,陰陽平衡是宇宙萬物執行的根本法則。而皮部論所強調的皮部與內外環境的相互關係,正是這一哲學思想的生動體現。皮部,作為人體與外界的交界,宛如一座橋樑,連線著內部的臟腑經絡與外部的世界,反映著陰陽的變化與調適,演繹著動態平衡的精妙華章。
陰陽,是周易哲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代表著兩種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如天地、晝夜、寒暑等。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動態平衡,構成了宇宙的和諧與秩序。在人體中,陰陽同樣無處不在,它們相互制衡,相互轉化,維持著生命的健康與穩定。
皮部,作為人體的最外層,是陰陽平衡的前沿陣地。它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感受著外界的各種刺激和變化。同時,皮部又透過經絡與內部的臟腑相連,將外界的資訊傳遞到內部,使內部的臟腑能夠及時調整和適應。這種內外的交流與互動,正是陰陽平衡的具體表現。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皮部的存在體現了陰陽相互轉化的過程。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皮部會根據陰陽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在炎熱的夏天,皮部會透過出汗等方式來調節體溫,使人體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在寒冷的冬天,皮部則會收縮毛孔,減少熱量的散失,以維持體溫的平衡。這種陰陽的轉化和調適,是皮部適應外界環境的重要方式,也是陰陽平衡的具體體現。
皮部與內外環境的相互關係,還體現在陰陽的相互制約上。在人體內部,臟腑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係,以維持陰陽的平衡。同樣,皮部與外界環境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係。比如,外界的邪氣如果過於強大,皮部就會透過各種防禦機制來抵禦邪氣的入侵,保護內部的臟腑不受侵害。這種相互制約的關係,使得皮部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自身的穩定,同時也為內部的臟腑提供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在皮部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陰陽平衡的動態性和整體性。陰陽的平衡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的。皮部作為人體與外界的交界,能夠敏銳地感受到外界的變化,並及時將這些變化傳遞到內部,使內部的臟腑能夠做出相應的調整。同時,皮部與內部的臟腑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陰陽的平衡。這種動態性和整體性,使得人體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健康和穩定。
此外,皮部論中的陰陽平衡還體現了周易哲學中“和”的思想。“和”是陰陽平衡的最高境界,它意味著不同的事物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皮部與內外環境的相互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和”的思想的體現。皮部透過與外界的交流和互動,使人體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