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大明其實並非沒有地主團練武裝,在明末這個時期,地主武裝早就已經出現了:
畢竟明末農民戰爭早在天啟七年就開始了,而在更前面,由於大旱以及九邊欠餉,陝西在明末農民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大批流民團體和流寇土匪武裝。
因此陝西地主士紳為了自保,早就開始組織地主武裝了,而後來流寇經過或者活動的地方也都或多或少出現了地主武裝。
不過這些個地主武裝戰力都不怎麼樣,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無法在野戰中戰勝流寇,只能守守自家莊子這樣。
現在崇禎帝下令河南全面開放團練武裝,但這個時候河南的地主士紳們其實已經不太敢和漢軍打:
士紳們對於自己的水平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就他們湊出的那些三瓜兩棗,想要改變戰局無異於痴人說夢。
再說了現在看起來河南已經快要被漢軍佔領了,這時候衝出來當出頭鳥豈不是太蠢了?
另一邊,漢軍很快也知道了明廷鼓勵地主士紳們組建團練的訊息。
得知訊息李巖隨即找到葉思曼,提議先嚴厲打擊那些地主武裝,斷了這些傢伙的妄想。
葉思曼對此倒是不怎麼緊張,崇禎帝這個時候才想起團練武裝,不過實際上團練武裝並非萬能藥:
很多人有團練武裝很有用的想法,是被東漢末年和晚清的武裝團體影響了,但這兩夥人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團練武裝。
東漢末年的那些軍隊應該叫做【地方豪族武裝】,人家可不是明清地主士紳能碰瓷的明清地主士紳可沒有能力像東漢末年的豪族一樣直接壟斷整個地方的行政和經濟大權。
因此,東漢末年的那些豪族所組建的武裝團體其實也是正規軍,只不過中央調不動罷了。
至於晚清那些湘軍淮軍之類的就更不是地主武裝,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吃朝廷餉銀,有權徵收厘金稅賦的正規軍,曾國藩自己都說團練武裝純廢物,“雖多不足恃也”。
至於藩鎮大法,其實也不是什麼好辦法,比如五代十國那些個藩鎮,其實也很難說他們真的於國有什麼作用,畢竟他們對抗外敵沒啥成績,倒是霍霍老百姓非常在行…
更經典的是金朝面對蒙古入侵試圖用藩鎮大法,結果一眾藩鎮立刻喜迎王師,投奔蒙古人了…
可以說,事實上古代王朝自從世家大族崩潰後就沒有能力再組建真正的地主武裝了,而試圖用碎片化的藩鎮抵擋外敵更是天方夜譚。
因此葉思曼擺擺手,說道,“無妨,大明那麼多正規軍都打不過我們,區區一些團練武裝有什麼用?”
李巖說道,“雖然如此,但如果允許他們組建團練武裝,難保有些人認不清局勢做出不利於我們的事情。”
葉思曼想了想,覺得李巖說的有道理:
“你說得對,確實不能讓這些地主士紳們有什麼不好的念頭。”
這時候葉思曼突然靈機一動,說道, “既然明廷想讓地主士紳們組建團練武裝,那我們就和明廷對著幹,看那些膽小如鼠計程車紳會倒向誰。”
李巖愣了一下,隨即他明白這是葉思曼強迫河南各地的地主士紳們站隊了:
而且現在這個環境,李巖判斷大部分地主士紳肯定不敢倒向明軍,畢竟雖然比起大明,大漢嚴苛得多,但沒辦法,大漢能打,地主士紳們雖然愛大明,但還沒愛到要當大明忠烈的程度。
而只要河南地主士紳們做出了表態,那他們就只能和漢軍一條路了,或者說至少也要保持中立。
於是葉思曼很快便頒佈指令,禁止地主士紳組建武裝,只能保留少部分家丁充當護衛,且禁止擁有火槍,違者大漢將直接動用軍隊進行雷霆打擊。
面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