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大明陣營玩家們又紛紛上線,這個點許多搬過來的遼民也基本上穩定下來,遼地進入了和平發展模式。
於是玩家們便開始研究接下來的戰略目標。
本來玩家們是想進關內去和義軍陣營碰一碰的,但由於遊戲系統並未改變玩家們的復活點,義軍陣營玩家沒有發動東征,這使得大明陣營玩家無法去和義軍陣營玩家在關內抗衡:
大明陣營玩家如果自己跑到陝西和河南區和對方打的話那就太蠢了,對方的復活點比己方靠近戰場,在那裡開戰的話自己這一方必輸無疑。
但是單純種田又讓許多玩家覺得太無聊:
雖然也有一些玩家熱心於科技研究和基建或者是種田這種,但更多的玩家還是想要戰鬥,在玩家們看來,這個遊戲最好玩的還是戰鬥。
於是去哪裡戰鬥就成了一個關鍵。
陳秋和玩家們商量了一陣之後,提出了兩個目標,一個是蒙古諸部,一個是臺灣:
如今漠南諸部的蒙古部落是投靠了大明,但往西和往北都有不少蒙古部落還沒有投靠大明,特別是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這兩個大部落,額,鄂爾多斯諸部已經被義軍陣營玩家打崩了,現在就土默特諸部這些傢伙還在裝死中。
而臺灣不用說了,這裡被荷蘭東印度公司佔據著,荷蘭人在擊敗了西班牙人之後佔據了臺灣,他們甚至一度嘗試想和葡萄牙人一樣在福建建立據點,不過荷蘭人沒有和葡萄牙人一樣用溫順的方式,而是試圖直接武力奪取據點,結果被明軍擊敗了。
之後荷蘭人便退守臺灣,並強迫從東南沿海到東南亞的海商們必須經臺灣並給荷蘭東印度公司交錢。
陳秋自己更傾向於臺灣,畢竟海上貿易是玩家們重要的來錢渠道,打下臺灣之後整個大明沿海都將成為玩家們的勢力範圍。
不過這兩個目標都有玩家選,於是陳秋決定遇事不決開投票,不久之後,結果就出來了:
更多的玩家還是贊同把下一個目標定在臺灣:
很多人和陳秋想的一樣,為了讓海貿更賺錢,也為了掌控整個大明沿海,臺灣這個地方是必須拿在玩家自己手裡的。
對臺灣動手的話,關鍵還是打贏海戰,這個時候的大明海軍早就成了擺設,這也是為什麼大明仍能在澎湖海戰等近海作戰中擊敗荷蘭人,但沒有能力阻止荷蘭人佔領臺灣的原因。
而鄭家這些海商,或者說是海盜勢力則大部分和荷蘭人有聯絡,他們也缺乏收復臺灣的動力。
當然,鄭芝龍倒是有過玩一把大的這樣的宏圖大計,不過隨著荷蘭人將鄭家的大型船廠摧毀,鄭芝龍隨後便再也沒有建立大艦隊的打算,而之後隨著鄭芝龍的勢力不斷擴張,他的追求也發生了變化。
以鄭芝龍的眼光來看,鄭家已經壟斷了大明東南沿海的貿易,這已經夠了,與其拓展海上力量,還不如想想怎麼洗白登陸。
是的,鄭芝龍等一眾海商,在做大之後對於洗白登陸的興趣都大於拓展海上勢力的興趣,看鄭芝龍一心想讓鄭森融入江南讀書人群體就知道了。
不過,玩家們還是要鄭家參戰的,鄭家船隻眾多,上次打日本他們全程划水,這一次他們必須做點什麼了。
另一邊,當鄭芝龍收到來自陳秋聯合收復臺灣的時候,他是一臉懵逼的:
鄭芝龍心道,不是,哥們,臺灣和你們有什麼關係?你們差著十萬八千里,有必要硬要去弄臺灣嗎?
想了半天,鄭芝龍只能將其歸結為陳秋真的是大大的忠君愛國,不遠萬里要為大明收復臺灣……
隨即鄭芝龍召開了大會:
他不是要和船長們商量打不打,鄭芝龍現在還是想抱緊陳秋大腿的,因此陳秋召集他肯定要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