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皇太極的書案上放著從各地送來的各種訊息和文書,這其中既有好訊息也有壞訊息:
好訊息是清軍面臨的危機似乎沒有皇太極預想的那樣嚴峻,清軍在連山關方向和草原方向都取得了勝利,關寧軍已經停止衝擊邊牆,陳洪範和沈世魁更是偃旗息鼓,直接跑回鳳凰城了。
赫圖阿拉方向同樣傳來好訊息,一支以朝鮮人為主的明軍試圖突擊赫圖阿拉結果被清軍殺得頭破血流,現在赫圖阿拉方向也暫時沒有了危險。
不過看過這些好訊息的皇太極卻依然愁眉不展,因為這些好訊息實際上就是些邊角料,遠遠無法改動大局。
而壞訊息就致命得多。
首先是遼陽城外防線被一掃而空,杜度所部清軍在千山全軍覆沒,杜度自己也折在了千山。
接著還有一個令皇太極煩躁不已的訊息,那就是物資消耗的速度比他預想的要快得多,而現在清軍已經沒有能力去劫掠外部勢力來補充了。
這時候負責清廷戶部的薩哈廉又向皇太極彙報說,前線將士不斷催要糧草,而清廷國庫已經空虛,他委婉地和皇太極表示,要是戰事拖到春天,就算清軍大勝,那清廷也要崩盤了。
皇太極以前和明軍作戰從不怕和明軍拖,因為每次拖到最後崩的都是明軍:
明廷那已經老邁不堪的國家機器使得大明雖然為了徵收遼餉搞得天怒人怨,但實際上真正到達遼地的並不多,因此明軍每次都是糧草供應更為窘迫的一番。
但現在倒了過來,皇太極知道陳秋肯定是不怕拖的:
這傢伙有大批船隊給他從各地運來糧草,和對方硬拖的話先崩的百分百是清軍。
“難道真得主動出擊和陳秋決戰?”
皇太極不到三秒鐘便否決了這個荒唐的想法,清軍的戰力和對方差的太遠,如果說和對方持久戰是九死一生的話,主動出擊決戰那就是十死無生了。
思考了一陣之後,皇太極決定嘗試讓嶽託率軍出連山關發動一場大反擊,以奪取明軍的糧草,同時,清軍騎兵出發去蒙古諸部劫掠。
當然,皇太極心中清楚真正的勝負手還是在遼陽,只有在遼陽擊退陳秋,清廷才有可能起死回生。
於是皇太極思慮再三之後,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要梭哈一波,御駕親征,在遼陽和陳秋決戰。
皇太極召集一眾八旗高層,向他們宣佈了自己的決定:
“如今大清已到生死存亡之際,朕在瀋陽枯坐毫無意義,因此,朕決議盡發瀋陽諸軍,與陳秋決戰於遼陽!”
皇太極這是要御駕親征了,一眾八旗高層互相看了看,平時他們或多或少都表達過對皇太極過於強勢的不滿,但要是沒有皇太極,他們反而有些慌了。
但皇太極顯然不是和他們商量,隨即皇太極安排代善和他的兩紅旗留守瀋陽,其他八旗高層盡數帶兵跟隨皇太極一起前往遼陽,準備和玩家們在遼陽拼個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