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俊拍拍畫卷,唸了一個“封!”字,畫卷卷軸飄出兩條絲絛,自動的打了個漂亮的蝴蝶結。
把繫好的卷軸掂量了一下,聽著卷軸裡隱約傳來的不忿怒吼哀嚎,張舒俊拍了拍卷軸,乾脆把結勒的更緊一些。
終於,裡面再也沒有了什麼聲音。
把消停下來的卷軸往葫蘆裡一塞,張舒俊把玩了一下變大了許多的葫蘆,“這下子好了,吃了這麼多,看起來還挺合你胃口,個也長了,不錯,不錯,加油!”
拾起來葫蘆嘴上的塞子,給葫蘆重新合好,隨手掂了掂,壓手感十足。
把葫蘆重新掛在腰間,寶劍插回背上的劍鞘,張舒俊掃視了一圈。
青翠的竹林、高大的古樟、側倒兩分的古槐、還有那泡水汪子。
一切都和上次下山時的景象一樣,除了那具已經被他費盡心力才拉上來的青銅棺。
對了,還有魂瓶、鉛板。
想來,又是被那“人”重新投入了那洞窟之中,重新封印起來了。
張舒俊往前走了一段路,來到古槐樹下,果然,鉛錫合金板子被重新翻開了,魂瓶也被重新投在鉛板上。
不用說,那青銅棺,這次還是被懸吊在半空中。
不過這次張舒俊可不會再冒冒失失的跳進去了,他直接拔開葫蘆口,對準洞穴,“吸!”
哪怕裝進去穢土雜石也無所謂,反正葫蘆可以消化掉。
葫蘆底有玉山子和風塵水火四珠做鎮,當然,這些東西都已經融合進了葫蘆,與之成為了一體。
吸納的土石之類越多,葫蘆本體反而可以越牢固,雖然會有一段時間的消化不良,那也問題不大呀!
張舒俊乾脆坐在地上,運轉周身氣血,一則檢查檢查,剛才的交鋒有沒有留下什麼隱患,二則時刻保持修行,才能保證修為不退。
經過這一遭,張舒俊深知自身強大的重要性。
外物再強大,自己的修為不夠,也無法發揮其威力。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人終究還是隻能靠自己。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張舒俊不再去管葫蘆,等它實在吃不下了,如果還是不能把那青銅棺吸上來,自己再下去,也會更輕鬆。
最起碼,地穴裡的地脈陰氣,不至於和第一次一樣,那麼兇厲了。
張舒俊運功已經十二週天了,十二正經裡,血脈充盈,靈氣周流不息,達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正一太上密玄寶錄》裡,對修行的註解是:
人食五穀以營衛氣血,氣血充盈而淬鍊於精。煉精華以為元氣。
築基百日,第一步,便是煉精化氣。
在此之前,食五穀餐霞露,是為了怡神守形。
天地造化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虛化神,神化氣,氣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
修士餐霞飲氣,養神健體,追求大道,勢需追求回返先天,便要循萬物含三,三歸二,二歸一,怡神守形(百日築基),養形煉精,積精化氣,練氣和神,煉神還虛,金丹乃成,此途便是內丹法要。
張舒俊內養精神,外修拳劍,兼工琴書,別杖璇璣造物,如果能殷勤把持,未來成就一番,也無不可。
明道,知法,有術。
二十九歲這一年,張舒俊在這荒山上,開悟了!
靈臺有主,心神安寧。氣血周流無礙,精華凝結不散。
養形煉精已圓,百日築基第一步,煉精化氣達成了。
從此以後,只要勤修不輟,大道遙遙可期。
張舒俊收功斂息,從頭頂、鼻端、齒間、四肢百骸,噴出一股股白濁之氣。
隨著浩蕩山風,飄散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