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
可惜這麼多好東西。
真他孃的.......心疼死老子了!
重重的蓋上箱蓋,再狠狠踹了箱子一腳,陸飛依然氣血難平。
白了這隻箱子一眼,來到倒數第二隻箱子。
蓋子掀開,陸飛都有要吐血的衝動了。
這隻箱子裡同樣是碎瓷片,檔次比之前的還要高一些。
最遺憾的是,竟然還有一件康熙御筆題詩的畫琺琅筆洗。
可惜,已經碎了十幾瓣。
以陸大爺的本事,修復起來不是難事兒。
但以陸大爺現在的逼格,除非是逆天的物件兒,別的真懶得上手修復了。
對於這隻箱子,陸飛連蓋蓋子的慾望都沒有了。
狠狠啐了一口,來到最後一隻箱子面前。
陸飛沒有著急開啟,點上一支菸蹲在地上給這隻箱子相面。
這麼說比較好聽一點。
實則,陸大爺有些心虛了。
生怕開啟箱子又是碎瓷片。
若是一般的還好說,真要是有了不得的寶貝破碎,陸飛擔心自己受不了刺激,非吐血不可。
一支菸抽完看了看時間,最終咬咬牙將蓋子掀開。
揪著心口眯著眼睛向箱子裡面看進去。
當陸飛看清楚最後一隻箱子裡面的狀況,呼吸開始急促,臉色變得慘白,額頭密佈冷汗,整個人都不妙不妙的了。
陸大爺這個狀態可不是心疼的,而是興奮到了極限。
這隻箱子裡面同樣是碎瓷片。
但是!
在箱子的邊角,卻矗立著一件整器。
不但是件整器,還是一件了不得的寶貝。
這件寶貝有多牛逼?
反正寶貝多如牛毛的陸大爺,傾盡所有收藏,都匹配不上。
這件器物高二十四公分,口徑三十公分出頭,足徑十二公分左右。
喇叭口、束頸、溜肩鼓腹、圈足,形制端莊穩健,釉汁瑩潤見古,足下籓階雙圈修削整齊,通體開片。
這個大傢伙的名字叫做渣鬥。
渣鬥,又名奓鬥、唾壺,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
渣鬥起源於晉代,盛行於兩宋。
元代孔齊《至正直記:“宋季大族大設席,几案面必用筋瓶、查鬥,或銀或漆木為之。”指的就是這東西。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戶人家筵席上,仍沿用“渣鬥”放骨刺之習慣,只是喜歡用盤口淺腹的瓷盤替代。
渣鬥從宋至清一直廣泛使用,瓷質的較常見,比如青瓷渣鬥。
宋代許多窯場都燒製渣鬥,北宋越窯、耀州窯、南宋官窯等出品都很著名。
而陸飛眼睛死死盯著的這件渣鬥,就是南宋官窯的精品之作。
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
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
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和臨安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
舊官指的是北宋官窯,新官指的是南宋官窯。
兩相比較,南宋官窯從技術水平以及工藝上,都要勝出北宋官窯一籌。
所以傳世的官窯瓷器,南宋官窯的價值,往往要高於北宋官窯。
之前陸飛用好酒跟郭老六交換了一件北宋官窯琮式瓶。
那件琮式瓶就是難得一見的大寶貝了。
但是,要跟眼前這件南宋官窯渣鬥比較,那可就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