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他們可以提供更多的百人隊,前文提到過羅馬改革後百人隊作為選舉投票的基本單位,因此貴族也會擁有更多的選票,這樣他們就掌握了選舉的主動權。
羅馬的平民階級主要由貧窮的羅馬公民和外來移民組成。前者很普通,沒什麼財產,也沒有什麼政治權利,只要沒有戰爭就一輩子待在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什麼發言權。而後者往往來自其他部落或者城邦,都說出國的外國人都比較有錢,他們就是一群擁有眾多財富的富翁,在羅馬從事商業活動,經濟條件優渥,按照財產分配的話可以位居第二階級,但是政治上依舊被貴族階級排擠。
在羅馬不斷擴張的道路上,有無數的外來者加入到羅馬公民的行列中。他們獲得公民權後,也需要在戰場上為羅馬而戰,勝利後再回到自己的崗位上。但是他們的付出和其他羅馬平民一樣得不到絲毫的政治回報。貴族依然不會支援他們,更不會讓他們完成階級躍遷。他們雖然比較富裕,但是卻沒有躋身政壇的可能。人活著必須要要有希望,要有晉升的渠道和可能,就算可能性很小,但只要有包裝得好的成功人士站出來高談闊論自己的成功學,再搞個演講,人們被他們一激勵,或許也就信了,自然不會把責任怪到元老院和貴族,只是目前貴族們連這點戲都懶得演。
,!
王政時期平民階級和貴族階級的矛盾沒有這麼明顯,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某個國王追隨者基本是固定的,所以不會有太多的位置留給其他貴族,這樣平民和貴族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當共和制到來後,執政官一年一換,其他的職位更是如走馬觀花般頻繁調換,而元老院自然也就成了這些官職的學前班,想要擔任這些國家要職,哪怕是最低的財務官,也需要是元老院的議員。這麼一來元老院就成了一張入世的文憑,必須在元老院待過才能有資格參加競選。作為貴族階級象徵的元老院自然在政治上成為最大受益者,而貴族也成為羅馬的實際統治者。只要他們家族進入元老院,家族就已經半隻腳踏進了羅馬政壇,飛黃騰達,指日可待。有時候哪怕一個人進去,只要機會成熟,運氣來找自己,自然擋都擋不住,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所以就算平民階級人數眾多,在政治選舉中根本鬥不過只佔少數的貴族階級。因為學歷擺在這裡,世面擺在這裡,文憑還擺在這裡。根本沒法比,無權無勢有無財,平民階級拿什麼和貴族比,貴族全方位碾壓。就像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看似民主,可為什麼總統都是擁有財閥和政治背景的人當選,平民什麼時候能夠站上總統辯論的講臺?所以給你上升通道並不代表你就能上去,這只不過是統治的一種手段。
羅馬貴族稱霸政壇的優勢總結起來有三:
1 羅馬的貴族可以用金錢與平民建立僱傭制度,就像花錢請保鏢,類似中國古時貴族家中的門客。這些平民出於對利益的考慮自然成為貴族忠實的追隨者。貴族在平時養著這些追隨者,在戰時他們就組成百人隊為貴族效力,選舉時自然也會把選票投給他們的金主。
2 貴族的世襲制度為貴族在政壇的統治提供了穩定的政治資本。任職後的貴族可以不斷擴大其家族的影響力,並利用其人脈關係和權利更好地為家族的後輩提供參政的條件。就像在我國,菸草公司等國企員工,他們的子女更容易進入公司,軍隊軍官的子女更容易進入軍隊,羅馬元老院的貴族後代自然也更容易進入元老院,獲得議員的支援,擔任相應的官員。
3 貴族間複雜的利益關係在元老院織成了一張巨大的利益網,排擠著想要進入政壇的平民階級。長期的門閥制度讓貴族間產生了複雜且穩定的人際關係,諸如聯姻,拜師收徒,甚至認乾爹,都在有意加強彼此間的合作。選舉的時候自然是女婿投岳父,學生投老師,乾兒子投乾爹,不管怎麼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