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自詡流淌著狼的血液,他在義大利半島就是一隻兇狠的狼,看到獵物就死咬住不放,非得從對方身上咬下一塊肉,如果遇到對方反擊,他就以命搏命,不管對手如何強大,想要在羅馬這隻狼身上討到便宜,那也是痴心妄想。而羅馬的其他宿敵,諸如伊特魯里亞,薩賓,沃爾西和挨魁,則更像是將羅馬團團包圍的獅子,像一個牢籠從四周封鎖住了羅馬在陸上對外擴張的空間。
維愛作為伊特魯里亞抵抗羅馬的先鋒官,百年來一直與羅馬戰事不斷,甚至一度兵臨羅馬城下。但是羅馬人憑藉強悍的武力和堅韌的意志最終擊敗了維愛,不僅得到了大量的戰爭賠款和糧食穀物,也贏得了期盼已久的和平,讓羅馬得以充分休養生息,讓土地和公民從戰爭的破壞中迅速恢復。由此可見,和平是打出來的,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就打到敵人接受和平。
羅馬在沒有了北方這個顧慮後,就可以將兵力部署到東邊和南邊,因為這兩個方向還有三個國家常年與羅馬為敵,分別是薩賓,挨魁與沃爾西。共和國想要發展壯大,羅馬想要統一半島,就必須擊敗這三個對手和北方的伊特魯里亞,將鎖住自己的牢籠徹底擊碎。
公元前471年,當羅馬與維愛爆發戰爭時,挨魁和沃爾西也分別對羅馬發起進攻。元老院立刻派出兩位執政官率軍前去迎敵。按照以前的交戰記錄,這兩個老對手都被羅馬按在地上摩擦過,戰力都遠不如羅馬軍團,就算入侵也只是打打游擊,幾乎不敢與羅馬面對面野戰。只是這次率軍對抗沃爾西的執政官克勞迪烏斯遇到了麻煩。
熟悉羅馬歷史的人都知道克勞迪烏斯這個家族,他們特別瞧不上平民階級,對平民階級一直都保持強勢的態度,曾經在平民階級擊敗入侵者後,拒絕兌現戰前對平民階級許下的承諾,一度成為平民階級最痛恨和厭惡的物件,不少平民恨不得喝其血,食其肉。這一屆的克勞迪烏斯雖然不是上次那個言而無信的人,但是在對待平民階級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比家族的上一代人還要憎惡平民階級和保民官。
因此當他來領兵作戰時,治軍嚴苛的他總是對平民士兵又打又罵,動不動就是一頓鞭子,而且經常辱罵百夫長一級的軍官,導致士兵們平時都叫他刻薄者,而這也導致他和手底下計程車兵離心離德。戰場上將士離心是兵家大忌,這會讓士兵無法認真執行上級軍官的命令,在戰局處於劣勢時就會出現潰敗。
果然羅馬將士不和的問題也被對手沃爾西獲知,他們主動發起對羅馬的進攻。羅馬平民士兵不僅拒絕戰鬥還主動後撤,儘管後來剩下的貴族士兵擊敗了當面之敵,當指揮官命令全軍出擊時,平民士兵又一次拒絕執行命令。執政官克勞迪烏斯一看這幫平民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就知道這仗沒法打了,於是便下令全軍棄營撤退。在撤退途中,羅馬士兵遭遇了沃爾西人的追殺,死傷慘重,但多數以平民士兵為主,因為貴族大多是騎兵跑得快,不少百人隊甚至還丟掉了象徵榮譽的軍旗,戰鬥結果讓不少反羅馬國家看到了希望。
經過此戰,羅馬的平民階級發現在戰場上消極怠戰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這幫平民,所以為了小命以後在戰場上還是要出工出力,只有打贏了才有機會回去繼續與貴族進行權利的鬥爭,不然就算最後爭取到了也是白瞎。
次年,薩賓,沃爾西和挨魁繼續出兵攻打羅馬,他們破壞農田,燒燬房屋,搶奪糧食。羅馬只好派兵擊退他們,然後以牙還牙,但是當羅馬軍團撤退後,他們又老戲重演。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雙方反覆遊戲,始終沒有一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公元前469年,羅馬決定先發制人一戰破局,於是集中兵力反擊沃爾西人,將他們一路趕到安提烏姆城,然後順勢攻陷了奇諾,之後又千里奔襲擊敗了入侵的薩賓人,在沒有後顧之憂後,終於實現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