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託盧斯死後,羅馬元老院推選薩賓裔的安庫斯為國王,帶領國家繼續對外征伐。
相比較前一任國王的窮兵黷武,安庫斯更加註重國家的建設,既崇尚秩序,也熱衷武力,內外兼修,攻守平衡。在他的執政期間,羅馬重新恢復了宗教祭祀,對外招募賢士,吸引流民,對內修路修牆,整頓民生,同時大力發展農業和工商業。
安庫斯的領導深諳猥瑣發育之道,在休養生息的這幾年內,羅馬牢牢管住自己的手,沒有對外發動一起戰爭。因此沒幾年羅馬便從之前的戰爭損耗中迅速恢復,國力比之前更加強盛。直到現在,安庫斯才轉換國策,加緊充實和訓練軍隊,準備再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整個拉丁姆平原。
第一個目標就是波利托裡烏姆。羅馬大軍兵臨城下,沒多久城主兼國王就出城投降。羅馬沿襲之前的同化政策,將該城邦的人民遷往羅馬城,並授予羅馬公民,畢竟羅馬七丘之地,地方大的很,哪怕把整個拉丁同盟搬過來都住的下。
一路上就看見羅馬人拍著波利托裡烏姆人的肩膀和他們嘮嗑,根本不像是征服者對被征服者那般高傲和蔑視,倒像是老兄弟之間話家常,聊感情。既然是兄弟就別住這麼遠,這樣以後開個黑也近一點,對著隔壁山頭吼一嗓子就聽到了,不用跑老遠去別的城邦發邀請。
接著羅馬軍隊又光顧了相距不遠的特來奈,費卡納和麥杜利亞,用同樣的方式將他們請到了羅馬城,授予公民權,以後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從此逍遙快活,看哪個拉丁小國不爽就揍他丫的解解悶。
安庫斯王將戰敗國的民眾吸納到羅馬城的做法,不僅迅速同化了一大批外來人口,擴充了軍隊還讓其他拉丁國家放棄了抵抗的想法,都敲鑼打鼓歡迎羅馬軍隊來收編。很快,羅馬的名聲便響徹拉丁姆平原。
說完對外征戰,回過頭來說說安庫斯王的內政貢獻。
1 他修高了城牆來提升羅馬城的防禦能力,並且打造了大型弓弩來進行守城,並用包鐵的硬木加固了城門。
2 他注重道路建設,把羅馬通往周圍重要城市和據點的路都修成平坦的四方大道,極大提升了運輸的效率和行軍的速度。羅馬人之後每佔領一塊地盤,首當其衝就是修路,估計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刻入基因的。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的修路工程功不可沒。
3 為了擴大羅馬城以迎接更多被佔領地民眾的遷移和居住,安庫斯王命人在臺伯河上修建橋樑,將羅馬現在的七丘之地和對岸的加尼克洛山連線了起來。此舉不僅將羅馬城擴大了一倍有餘,更重要的是此舉深遠的軍事價值,那就是為之後向臺伯河口方向擴張提供了跳板。
4 為了對抗宿敵維愛,安庫斯王在對岸修建了加尼克洛要塞,以此來作為抗擊敵人的橋頭堡。
以前維愛人只有打到臺伯河才能被發現,而且由於河水的阻隔,過河攻擊侵略者非常麻煩,而且一旦敵人有所防備,半渡而擊,羅馬人將會吃不了兜著走。就算到了河對岸,對岸的村莊農田也被毀了大半,出兵的價值就大打折扣。此外,就算打贏了維愛人,羅馬人也沒有可以休息和駐紮的場所,無法保住勝利果實。維愛人趁你不在可以再來,你來了他們又跑了,如此反覆,疲於奔命,得不償失。
河對岸要塞的建立直接讓這一切變成了過去式。現在羅馬可以直接在要塞駐軍,便能監視敵軍的一舉一動。如果敵軍人少,就可以率軍出要塞發動攻擊,阻敵於家門之外。如果敵人人多勢眾,就在要塞進行抵抗,敵人短時間根本無法攻克要塞,想要繞路也不可行。
5 安庫斯王率軍征服了麥西亞森林,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通道,讓羅馬也能擁有自己的出海口,不再是一個內陸國家。隨後羅馬在這裡修建了一座海港城市,奧斯提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