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生跟劉長卿兩個一唱一和,不知道還以為倆人提前早就商量好了呢。
蔣校在交流中逐漸的明白了:陳老闆弄這個學校,就不是為了盈利賺錢的,它是一個試驗品,想要探索一條教育和科研方向的創新之路。
雖然這是一所在社會上沒有任何影響力的大中專院校,但劉長卿的想法,是把它打造成一個“創新性和科研型院校”。
不過劉長卿自己也說:對成功不抱任何希望,或許是10年、20年,更大的可能一輩子都成功不了。
“只要覺得這件事有意義,我們就去做,直到有一天陳老闆拿不出錢來投資。”
蔣中原也沒想到,小劉的“境界”居然如此之高,甘願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件看不到希望,不追求成功的事。
“要不我也奉獻一把?”
蔣校覺得自己人生似乎煥發了第二春:沒有任何壓力去追求事業,精神上反倒很輕鬆。
思想上統一之後,三人聊天的內容就開始“不著邊際”。
陳元生提出來幾個未來可能會爆發的方向;
超高速磁懸浮列車。在半真空的環境下執行,時速超過1500公里,甚至20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速度碾壓一般客機。
電能儲存方向。不僅僅是什麼新能源電池,還包括其他,比如物理儲能,雷電儲能。
海上城市;
人工智慧;
機器人;
大規模無土種植;
太空移民;
總之要開啟想象,讓一批沒有任何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的高智商人才,前赴後繼的去探索這些事業。
其實,如果這個世界上的國家,知識和資源能夠共享的話,這些產業早就不成問題了。
你登月,我也要登月;
你搞個發動機,專利保護起來,別人只能再研發一遍。
總結起來,就是壟斷和反壟斷。
最後,陳老闆談到了實際問題,給蔣校開出了月薪6000的工資待遇,讓蔣校長著手組建五人的接手團隊。
蔣中原都有點不好意思,他的退休金才2800。
“陳老闆,3000就行了,我現在基本上也用不到什麼錢了。”
“不嫌少就行,自己花不完可以給別人花,比如設個獎學金啥的,是吧……”
…………
別墅書房。
陳元生把幾張名片遞給了林菲:“這是我在香港那邊瞭解到的幾個經紀人,上面的兩個我親自見過,這個叫郝玟希的,給我印象挺深。”
“她高中畢業後進入亞視培訓班學習一年,然後試水影星行業。”
“但演技一般,沒能在影視行業闖出名堂,於是轉型片場助理、藝人助理、明星經紀人。”
“郝玟希的巔峰時期是在94年,是6名藝人的經紀人,其中還有一個是頗有名氣的明星,去年明星去了上海做生意,她的收入銳減。”
“這個人既懂得如何包裝和運營藝人,又能跟一些影視公司搭上話,可以直接拿來用……”
林菲接過名片挨個看了看。
陳元生坐在椅子上繼續道:“面試這些資深的經紀人,其實是老闆成長的捷徑。有時間了,你最好去一趟香港,跟這些資深的經紀人挨個面談,談上一兩個小時,就能從她們嘴裡套出很多行業內幕,這些都是外行人根本瞭解不到的。”
林菲把名片裝進挎包裡,笑著點頭:“確實是捷徑,不過咱們也確實需要招聘幾個人過來,我儘快抽出時間,親自去一趟香港。對了……”
“思璐那邊,你~~還沒告訴她吧,我想帶思璐一塊過去,行嗎?”
陳元生猶豫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