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家矽谷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全球資本入駐的情況下,數字動力這邊,很顯然沒那麼大資本。
大家都看著矽谷牛逼,但這種牛逼是建立在無數投資失敗基礎上,成千上萬億美元的血本無歸。
其實,陳元生的產業孵化器專案就是從曙光電子廠那邊移植過來的,以後會把網站、聊天器、遊戲網路等相關產業全弄過來,設計成一種複雜的股權結構,至少在外人看來,這構不成壟斷。
“這麼看的話,數字動力城,其實是一種商業投資行為。”
“初期來看,是給創業者提供了服務和巨大便利,長期看的話,其實就是用房租和服務入股,變相的轉化為資本。”
“賺三年以後的錢。”
不愧是學霸,名校頂碩,理解力很強。
陳元生都忍不住點點頭:“對,就是這個思路。現在出租寫字樓,租金不高,還把一些創業者擋在了外面。我們把租金轉化為投資,哪怕是創業公司用的電費都轉化為投資……”
宋晉生在旁邊道:“如果創業團隊失敗,或者說失敗的團隊太多,對我們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啊。”
沒等陳元生解釋,洪磊便說道:“這個其實難免,但可以儘量避免。”
“比如風險評估嚴格一些,不看好的專案我們不投;”
“第二種是分散投資,我們多弄幾家風投公司來,他們看好的專案他們投,或者大家一起投;”
“還有一種簽署是對賭協議……”
陳元生笑著點點頭:“其實數字動力城,最重要的是運營,需要一個極其強大的運營團隊,蓋樓反而在其次。不過蓋樓是保本的生意,哪怕最後專案沒有成功,我們的樓盤也值錢。”
“這就是,我不能保證成功,但絕對不會失敗。”
其實這個專案失敗的機率很小,因為陳元生把他的軟體產業和網路產業朝這邊一趕,兩三棟樓就滿了。
他也是在打擦邊球,因為到時候市裡乃至省裡絕對會給予數字動力城很多的優惠政策,甚至補貼,到時候該擼的全部擼一下。
他們討論的這些內容,就是整個專案的“主題思想”,從立項開始專案就沿著這個思路搞下去。
洪磊這是第一次真正的跟陳元生討論一個具體專案,以他在美國呆了八年的眼光來看,只能說這個方案有一定的創新,很接地氣,但並沒有讓他眼前一亮的感覺,陳老闆也沒有展現出“具有國際視野的大格局”。
歸納起來:以房產專案的成功作為投資的最低保障,在這之上,能投資出來幾個成功的創業團隊,就算淨賺了。
如果想用這個方案去打動港府,一點希望都沒有,那邊不缺地產商,也不具備這種創業環境,僅僅房租這一項,就不是小型創業團隊所能接受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李的數碼港和小陳的數字動力,真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孰高孰低?
洪磊暫時不好下定論,但是他打心眼裡更贊同小李的數碼港。
不過這個專案,也很符合陳元生一貫的投資風格:先幹起來再說。
“樓盤讓宋老闆牽頭建設,運營由磊哥來籌備怎麼樣?”
陳元生給洪磊丟擲了橄欖枝。
洪磊猶豫了幾秒,深吸一口氣:“我可以嘗試一下。”
…………
平溪區市郊。
桑塔納2000在村口停下,陳元生跟開車黃毛打了個招呼,拿過手包跟杜辛一塊下了車。
汽車掉頭走了,畢竟這裡是農村,儘管是一輛桑塔納2000,也足以引起老鄉們的議論和圍觀。
“杜辛,你就在附近轉轉吧,別走遠,實在不行就找個小賣部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