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大師的指點,陳元生讓公司的技術人員,再最佳化一下圖紙。
與此同時,也讓紀星輝先將施工工地圍起來,做基礎的平整工作。
這些日子,陳元生一直跟香港的儲經理保持聯絡,後者不斷的給他提供一些最新恒指資料,果然有一些波動,而且還不小,恒指累計下跌了800多點。
現在已經是點左右。
八百多點的跌幅,如果用100倍槓桿進入的話,投入1000萬,能賠進去8000萬,很嚇人的。
陳元生決定四月初再去香港,親臨一線指揮,畢竟他只是知道大趨勢,並不知道里面的細節,不敢賭。
聽說劉長卿回來了,但這傢伙並沒跟自己聯絡,大機率是不想來這邊上班的。
對於劉長卿這個人,陳元生給他的定位是:具有獨立人格的思想者。
後世,因為網路短影片很發達,陳元生見過各種各樣被包裝起來的所謂“大師、專家”,講道德經的,科比姓科的,要化盡天下,聽懂掌聲的……
有本事的確實是也有,但大部分都是忽悠,看幾本書就敢出來賣弄,為的還不是博取流量,割韭菜,割小白?
很多道理陳元生也懂,他也系統的看過一些經典,聽別人講座。
但是,看再多的經典,你都無法把這些思想落在實處。
這就是個怪圈,後世有些講授哲學的大師,他是先成功,賺了很多錢之後再去探索人生的意義,領悟出道理之後再出來講課。
也就是說,他當初的成功,跟這些哲學沒有任何關係。
他說的都是正能量,但這些大道理對於那些沒有成功的底層人而言,更像是雞湯,勸你向善,勸你相信因果,勸你做個好人。
這讓陳元生想起某個日本人的一句話:中國有極優秀之思想,但缺乏實踐的人。
陳元生研究過某教授的“中國式管理”,研究過某老師的“企業家經理人講座”。
聽的很受啟發,但就是用不到實處。
回過頭來,你還是要用自己的那一套去管理,唯一有點用的,就是所謂的“狼性管理團隊”,說白了,還是法家思想那一套,想辦法壓榨職工。
這個社會不是真心能換真心的。
在陳元生看來,管理就是與人性的鬥爭。
他在紡織廠做了個小小的試驗,把筷子、勺子設計的很漂亮,不禁止職工往家帶。
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職工往家帶,彷彿別人拿了,我不拿,就是吃了大虧。
有的帶一雙、兩雙還不夠,居然持之以恆的往家帶,自己用不完還送親朋好友。
在企業做管理者,就以班長為例,你對大家太好了,有些人就會覺得你軟弱可欺,蹬鼻子上臉。
如果你安排一個陰狠的、會耍手腕的人當班長,大家雖然背地裡罵你,但當面又會貼上來討好你。
等某天你出事了,這幫人立刻落井下石,踩的比誰都狠,你下臺後在這個班組當普通職工都不行,他們能噁心死你。
陳元生還聽大強子講過一個親身經歷:大強子大學期間賺了一筆錢,決定投資一家飯店,用自己心中的“先進方式”進行管理試驗。
他買下了這家飯店,讓飯店現有的這幫人自己經營,並承諾給他們高額的分紅。
結果,見老闆幾乎不過問,從前臺、到後廚、到服務員都在偷,飯店不出意外的持續虧損。
最後的結果,大強子把飯店免費送給了這幫人,很光棍的走了。
陳元生對人性是近乎絕望的,但他並沒有放棄,他想創新,想試驗出一條從來沒有過的路。
所以,在接手紡織廠的第一次職工大會上,他才會說出自己的“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