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海運改革 (第1/2頁)

朱標在文華殿召見宋禮。

吏部尚書騫義、戶部尚書夏元吉、兵部尚書菇瑺、工部尚書劉璟、刑部尚書兼左都御史楊士奇,五軍都督徐輝祖,幾個重臣也在坐。

朱標問道:\"卿此次北行,有何見聞?\"

宋禮道:\"臣生在河南,長在河南,又長期在山西為官,對北方諸省,還是很瞭解的。但此次北行還是讓臣頗受震撼。\"

朱標:\"細細道來。\"

宋禮:\"北直隸跟南直隸沒得比,河南、山東跟南方更沒得比。開國三十年了,北方依然十分空虛,只有遷都北平,才能改變南重北輕的局面。\"

朱標環視眾重臣道:\"百聞不如一見,卿等如果到北方轉一轉,看一看,也會這麼說的。\"

宋禮又道:\"臣又實地察看了北平城池,損毀的實在太嚴重了,想要建成新都,耗費的錢糧將會數以千萬計。\"

夏元吉憂心忡忡插話道:

\"殿下,雖然開放海禁賺了不少銀子,但北征蒙古,東征日本,兩次大戰耗銀不下二千萬兩。

戶部存銀早己所剩無幾了。臣也知道遷都北平是千年大計,但朝廷財力實在難以支撐。\"

劉璟也附和道:\"光皇宮各個大殿的修建所需的磚石、樹木,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只有雲貴四川的深山裡,才有適合建宮殿的樹木,採伐之後,如何運到北方?\"

朱允熥道:\"遼北森林密佈,從遼北砍伐即可,何須從西南運過去?\"

劉璟又問道:\"糧食總得從南方運吧?運河早己堵塞了,如何運?\"

朱允熥道:\"那就先疏通運河。\"

夏元吉道:\"這一大筆錢,又從哪裡來?\"

朱允熥道:\"那就走海運吧。\"

宋禮道:\"臣也是這麼想的。但去了登州、萊州、天津之後,心也涼了半截。

海運的問題實在太大了。

海上風大浪急,又常有海盜、倭寇出沒,每年船毀人亡的事情不在少數。

海運中損壞的船隻,因得不到及時修補而殘破不堪:

漕運衙門苛待造船和修船的匠戶,導致許多匠戶傾家蕩產,有些人就逃到日本成了倭寇。

海運的效率極低,運價比河運高了三倍。\"

宋禮的話,如同向平靜的水面扔下了幾個炸彈。

工部、戶部、兵部、五軍府全都管著海運。

因為政出多門,所以管理十分混亂。

宋禮直言不諱地抨擊海運,這幾個大臣臉上火辣辣的。

朱標聽後,神情變得十分凝重,目光掃過眾人,問道:\"海運頹廢到了這個地步,究竟是何緣由?眾卿有何高招整頓?\"

海運是朝廷一項極大產業,明裡暗裡數十萬人藉此為生。

雖弊端叢生,卻沒有人願意出頭去改。

眾大臣全都沉默不語,大殿中靜得可怕。

朱標見無人答話,便點名道:“騫義,你來說說。”

騫義遲疑片刻,道:“這……海運牽一髮而動全身,需從長計議。”

朱標連問了楊士奇、茹常、夏原吉、劉璟,徐輝祖數人,都是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海運的水太深了,六部、五府、都院、地方,從中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數。

大家同朝為官,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何必彼此為難呢?

看到這萬馬齊喑的場景,朱允熥挺身而出,朗聲說道:\"父皇,兒臣有一策。\"

朱標十分欣喜,\"講!\"

朱允熥道:\"兒臣的辦法是官管民營。\"

朱標問道:\

最新小說: 穿越三國做將軍 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 小馬:編寫之眷 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 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 四合院:胎穿成一大爺的女兒後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 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 三國大軍溼家 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 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 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 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亮劍:特戰小組恭喜發財 短影片:給古人紅色震撼! 大唐:不讓我種地,就把你種地裡 考前測試在發瘋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盜墓:你們真的不是npc嗎? 開局貝利亞從吞噬哥爾巴開始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