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若是真,倒是有幾分識大體。”
皇帝褒揚了一句,接著意味不明的問道:“不過朕想知道,你這勸諫,是否有自己的私心?”
柳如思輕摸著兒子的頭,輕聲回應:“自然是有私心的。”
皇帝微頓,眯眼看著姿態柔順的女子,冷聲問:“是何私心?”
柳如思平靜而恭敬道:“國強才能民富,民婦生於大夏,長於大夏,親人、朋友都在大夏,民婦希望所有在意之人都能平安幸福,在安穩的環境下,能憑藉自身努力變得富足…”
“端王殿下能力出眾,西北之戰這樣事關天下蒼生的重任,若是有他擔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結果。而民婦的親友們,至少不用擔心國弱被欺,變為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生活。”
一番從己身出發的話,卻是正義凌然,皇帝觀察著女子臉上的神色,都是真誠和坦然。
但也讓皇帝懷疑,是否是柳氏的心機格外深重,以至於他都看不出來。
“國強民富,理是不錯。”
皇帝認可她表面的觀點,更為肅然的探究問:“聽聞你出身偏遠山村,家境貧寒,是如何體悟到這些家國大義的?”
柳如思一頓,正如這個時代的教育率極低,民智未開才是普遍現象,許多人只看得見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近一些的是衣食住行,遠一些的是子孫後代。
家國觀往往是士族中人才會有的,所謂士農工商,雖然造成了階層固化,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篩選能看得見國家興亡的人。
“民婦有幸,祖父曾考過童生,也重視家中子嗣的教養,所以民婦識得幾個字,看過一些書。”
柳如思的思想確實是受教育而來,只不過是前世的教育,讀到大學,或許一些知識都忘記了,但三觀已然是潛移默化,深植於內心。
讀過書,這理由是沒錯,皇帝也是如此覺得,才會重視皇子們的學業,博覽群書,以史為鑑方能眼界開闊。
但對於眼前女子的說辭,皇帝依然還是半信半疑。
“書中自有黃金屋,就算是我的小舅舅們,因為讀過書,也比其他人聰明許多的。”小秦皓出聲道,他是知道孃親來歷的,但這是絕對不能被人知道的秘密!
皇帝看著眼前面有驕傲之色的小孩,才五歲就聰慧過人,作為生母的柳氏應當是有幾分天姿,能透過讀書明大義也算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