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世打天下的時候,陸誠基本都是立足遼東,從北往南打。
這一世,陸誠從金陵起家,以幫派為根基,先在海外建立了根據地,之後安心種田攀科技,悶聲發大財,海陸兩軍一起發展。
如今,灣島、瓊州島、菲律賓群島都已經成為了後方基地,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可以與海外通商獲取各種物資,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厚的底蘊。
在科技發展這方面,陸誠雖然很少親自出手,卻也制定了完善的教育計劃,拿出了一整套的科技發展資料,大力支援科研。
如今,成熟的後裝燧發槍已經列裝,火槍、火炮技術都得到了突破性的進步。
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配上先進的武器和完善的後勤,面對早已荒廢的大明衛所軍,完全就是一面倒的碾壓。
陸誠只是制定好了大致的戰略方針和進軍路線,給幾支軍隊分配好作戰任務,就任由他們去發揮了。
三月中旬,朱雀軍兵分兩路,一路向東,一路向西,分別進攻東面的廣海衛與西面的廉州府。
加上趕路的時間,前後僅用了三天,廉州府與廣海衛相繼被朱雀軍佔領。
隨後,兩隻人馬毫不停留,繼續擴大戰果。憑祥州、鎮安府、南寧府、潯州府、肇慶府、廣州府等地相繼被攻佔…
一時之間,兩廣之地烽煙四起,南方各府人心惶惶。
與此同時,遼東建奴也聯合蒙古部落,派遣精銳假扮商隊先後混入開原、鐵嶺、瀋陽等城,一舉攻陷三座城池,逼近了遼陽。
三月底,遼東與南方的戰報先後傳到了京城,京師震動。
一邊是橫掃兩廣的叛軍,一邊是來勢洶洶的建奴,以大明朝如今的情況,根本沒有實力兩線作戰。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針對如何派兵,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陛下,臣以為攘外必先安內。遼東建奴不過是一群未開化的野蠻人,每年都有劫掠邊鎮之舉。不如任其劫掠一番,自會離去。”
“韓大人此言差矣,彼等外族,狼子野心,豈能坐視不理,任由其劫掠我大明百姓?若是這般聽之任之,彼等必會滋生野心,犯我疆土,掠我百姓,永無止境。等到建奴日益強大,未必不會如當初的蒙元一般,南下入關!
臣以為,當先調集兵力,平定遼東,鞏固京師。再考慮南下平叛。”
“陛下,臣贊同趙大人所言。當初南安郡王兵敗,損兵折將,使得南方兵力空虛,這才無力抵擋叛軍。若是從北方調兵,去平定南方叛亂,極為不易。
一來,南北路途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二來,北方士卒不服南方水土,到了南方戰力大損。三則,調北方之兵南下,勢必造成北方兵力不足。若是關外建奴破了關,則可長驅直入,京師危矣。”
“臣以為當先穩固京師……”
眼看下面的文武群臣吵得不可開交,昌泰帝也是一陣頭大如鬥,隨後直接拍板決定:“諸位愛卿,朕決定先調集兵力,平定遼東,奪回瀋陽!”
“陛下三思!”
“陛下聖明!”
待下了朝,文武百官各自離去,昌泰帝唯獨留下了王子騰:“王愛卿,你曾替朕巡視九邊,對遼東比較熟悉。朕若是派你前去經略遼東,你可有信心對付建奴?”
“回稟陛下,遼東建奴雖來勢洶洶,但建州女真人口有限,即便是與蒙古各部勾結,也不過是依仗騎兵之利,四處劫掠。這次,瀋陽、開原、鐵嶺三城,也是被敵人從內部攻破。
若是我方加以防備,嚴加盤查,遼陽等地可保萬無一失。那建奴與蒙古向來不擅長攻城、守城,臣料定他們劫掠完畢,絕不會固守城池,很大可能會裹挾百姓而去。
屆時,便可收回瀋陽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