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失去自由的體驗讓陳依越的思念外面。照說林青總打不通他電話家裡座機又沒人接聽會猜到有事。照說他叔叔已經得到訊息會給他父母去電話說明。
頭幾天他不覺得餓。但最近兩天開始餓的厲害,看守所的公菜他仍具沒吃,只是米飯卻總嫌不夠。
這裡每天只有兩餐飯。本來就跟外面的飲食規律不一樣。他覺得陪林青自虐到讓他能夠控制食慾,若不然此刻絕對適應不來。
他從沒有如現在般深刻的感受到階級的差別。
他們每日做手工活,補貼監獄的開支。吃素菜,加餐的肉僅僅煮熟了似的,味道不值得有任何評說。倉頭指定的助手一矮子雖然沒有錢。但倉頭照應,能跟著倉頭一起吃監獄兜售的菜。
這個倉頭是有錢的,因為會賺錢。有些倉頭不做這種事情又沒錢,吃穿跟其它嫌犯沒有區別。
這些都是從同倉其它犯人口中聽來的。但這些人說起來時,都沒有褒貶。
“有什麼區別?都是當倉頭不用幹活的,我們都是每天干活吃飯,反正我也不抽菸也沒錢買監獄出售的飯菜。只要不是碰到打人為樂的倉頭就行了。”
陳依忍不住覺得那種倉頭品德上是好些的,同飲丹食,不以錄削他人做為自身享受基礎。
“那是他們傻逼!我如果當倉頭肯定學這個。”
五個人,說起這個話題兩個稱那種倉頭為傻逼。兩個對此全無所謂的不表意見。
只有陳依稱道那類倉頭的品德。
他向來不太在乎旁人看法。現在也不在意對此認同的人少的只有他自己。他早明白現實的準則是種利主義,一個有理智的人會清醒的認識利弊。電視電影裡面的偉人總是被說道卻不會被普遍效仿。但即使如此,人們對品德的敬佩總存在於心裡,總歸是仰望著看待。
現在他才意識到這種仰望是處於什麼基礎而存在。
置身事外。如他這樣置身事外的時候才會悠然的欣賞品德的美麗,當然也會如另外兩個人般滿不在乎。對於置身其中的那兩個人而言,他們考慮的是擺放眼前的現實利益。根本不會有閒心談德論品。
他從來不認同諸多對孫子功利主義的批判評論。他從來都相信以大局角度看待事物功利性才是根本。他從不認為那種事情的解決方式能夠符合人性美好向往的標準。他從來認為這種美好標準只能用於內,因為追逐利益絕對不能造就一個民族的真正團結。
從總門諸多宗教性質的案例也能夠驗證這點,邪教組織內部的團結和凝聚力依靠的不是利益,而是虛幻的“真理。人可以為這種虛幻的真理不顧一切,拋棄道德,拋棄利益,拋棄親情甚至拋棄生命。
但這樣的邪教領大多並不相信口中葉出的虛幻真理。他們的目的性很明確。也只有這樣的邪教組織才擁有更多的信徒,雄厚的財力和物力。連宗教領也相信虛幻真理的邪教組織總是些信徒稀少的小團體,聚會的環境糟糕,教會的財政吃緊。但這種教會從上至下的信仰意志非常堅定,根本沒有魚目混珠的偽信徒。
陳依所相信的理論在過往種種事例中都得到驗證。美德和功利性是一種對立的排斥關係,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因此他一直認可中國傳統的中庸之道的哲理性。套進美德和功利的關係式中,中庸就是兩者並存的那個平衡點。捨棄再人性的極端功利之利益換取人效能接受的
心2足空間。不極端的偏執一方。此刻的現實個例讓他感到悲哀。現實生活中的人需要的品德僅僅是達到中庸標準的要求,也就是人們普遍擁有和認可的標準。過之無用。因為在這種基礎以上,人們看待的是功利價值。
陳依很快為這種想法找到現實的例子。他的父親。陳父是個求德的人,是可以為了人情關係和顏面打掉牙往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