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老爺子種了大半輩子地,覺得沒有田地,心裡沒底。
東溟子煜對他道:“我在書上看到有改良鹽鹼地的法子,有個三年,應該能趕上中等田。”
東老爺子當即拍板兒道:“那就去兩溪村。”
東春雷當即道:“我們家也落戶兩溪村。”
大雲、小云一家也表態:“跟爹孃、兄弟在一起。”
李成林、李成樹兄弟倆也道:“我們也跟著親家公。”
栓柱道:“我和我娘也跟著東四哥。”
周來財、高大壯也表示想落戶在南、北溪村。
讓人想不到的是,狗子一家竟然也願意跟著在南、北溪村落戶。
有人小聲問道:“如果……我們不在在南、北溪村落戶,容川公子和鍾老爺賞的那些銀子……還有我們的份兒嗎?”
那些銀子若是平均分,每人合五、六兩銀子呢,家裡十幾口的,能分五、六十兩,這可是他們以前十年的收成!
東春雷道:“有,但不能平分。壯勞力、半大小子、老人、婦人、孩子得的錢不一樣。具體怎麼分,等把落戶的事兒辦妥了,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
那些想分現成田地不想在南、北溪村落戶的人一聽,頓時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分,有他們的就行,這樣安家銀子就有了。
但他們想在離南、北溪村比較近的村子落戶,儘量離鄉親們近點兒。但離官道近的村莊都沒有閒田,偏僻的村子倒是有田,但好田都有主了,怎麼會給他們?都是一些荒地,可以開墾成下等田,比鹽鹼地和荒山好一點兒而已。
這麼一來,他們又覺得離開大隊伍有些不值了。紛紛表示,還是跟著大夥兒一塊兒住吧。
那少數幾戶一看這情況,更不願意耍單蹦了,得,還是在一起吧,好在睜眼閉眼都是熟人兒。窮日子一起過,要回鄉一起回。
就這樣,到了最後,二百多口人,都決定落戶在南、北溪村。
縣丞親自給辦了落戶文書,道:“今天晚了,明日可以拿著原來的戶籍來縣衙辦理新戶籍,還有賑災糧食可領。”
大家一聽,還有賑災糧食,不由都笑了出來。即便是沒銀子,也餓不死了。
縣丞派衙役帶著他們二百多口子人去南、北溪村。
出了柳林縣城,東溟子煜就塞了那衙役一塊碎銀子,“辛苦了。”
那衙役一看還有意外之喜,頓時眉開眼笑,“不辛苦,不辛苦,帶個路而已。”
東溟子煜道:“您給我們說說,南、北溪村是個什麼情況?”
那衙役將銀子收好,道:“南、北溪村離柳林縣城大約二十里多里,是咱們縣比較富裕的村。兩個村本來是一個祖宗,都姓蔣,後來人口多了,分了兩個村。
也有外來戶,但不多。兩個村兩個村長,但是一個族長、族長也是里長。都姓蔣。南溪村的村長叫蔣浩廣,是個四十來歲的秀才。北溪村的村長叫蔣鴻達,是個五十來歲的老秀才。
族長兼里長叫蔣鶴軒,是個四十多歲的舉人,是蔣氏族學的山長。他的親大伯在朝中為官,是從四品知府……”
大家聽著聽著,有救濟糧食的喜悅沒了,重要到了的踏實感也沒了。
人家村長都是秀才,里長是舉人,還有族人做大官。關鍵是兩個村都是姓蔣的,同宗同族,對他們這些外人心肯定是齊的。
很多人都默默抹了一把汗,幸虧沒跟大夥分開,不然日子可就難過了。
那衙役知道他們所想,道:“村長和里長都是有功名的也好,他們都重名聲,愛護羽毛,不會在明面上欺負你們這些外來戶。”
眾人都找到了他話中的重點:“明面上”,心情就更沉重了。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