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人家本宗談典籍互換,總得讓人家知道能得到什麼,需要拿出什麼來換。 當然如果只是目錄,決明子也不至於如此風聲鶴唳,搞得好像他從萬兵洞偷了什麼東西一樣。主要是康王換了他一套《淮南鴻烈》,這也是道家經典,而且和這個世界的原本內容完全不一致。 《淮南鴻烈》,記有內書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書三十三卷,內容龐大博雜,除了描述古人眼中宏觀的宇宙,還蘊含了皮毛纖小的奇聞軼事,以及奇異怪誕、精彩的神鬼怪誕,文辭豐富瑰麗。 但問題是,主持編纂這部書的淮南王劉安,因為造反被抄家了,這部“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備矣”的奇書,就此散佚。 康王手裡這套,內書全書得存,說的是天地大道與社會人事範疇的一些道家風範的哲學思想;外書完全失蹤,沒人知道寫的是什麼;而中篇八卷,說的是神仙技法,驅神除鬼,黃白方術,僅有一些隻言片語的殘篇,供人們遐想。 這部書在經典中地位也是很高的,所以排在目錄比較靠前的位置,決明子點開這部書的內容目錄,往後的那些就再沒看,當時就老淚縱橫——他還真是個實心愛道的。 說實話,一個六七十歲除了骨頭就是皮的乾巴老頭,頭髮沒幾根,鬍子都稀稀楞楞的攢不成一撮,涕淚橫流實在不是一個可以看得下去的畫面。 都不用問,心神盪漾的老道自己個兒就開始交代了。 他入門很早,界門之災的開頭他還沒出生,大亂的世道和反攻他是趕上了的,他年少入門那會兒,各大宗門已經把傳承經典看得比天大了。 他爹就是個愛道的,災難前家裡有不少道書,《淮南鴻烈》裡記載有黃白方術,很多慕道者家裡都有,他小的時候也是讀過很多遍,後來拜入茅山宗,這部書也是他爹的留給他的遺物,在他手上自然時時研讀的。 這一身左道法術,也大多是從這部書上悟得。 所以,他手上的《淮南鴻烈》,是當年的修訂版,是有中篇的,雖然八篇不全,但是全了三篇。 可是這個世界的內書二十一卷,只有七卷是全的,其餘都是殘篇,外書也是殘缺不全的隻言片語,一篇文章都湊不上來。 有這樣的好事,康王當然就換了。要知道中篇八篇,據記載有二十幾萬言,這可是文言文,放到今文白話,這三篇道法還不得有百萬字,再加上各種注、解、集,說不定千萬字都打不住。 內書全都是理論知識,對道門其實更加重要,因為正經的道士們,其實對知識是分了級的:道>法>術,這幾乎是每個修道人都承認的知識層次。 而《淮南鴻烈》的集註方式,也是如此,內書闡道,中篇說法,從決明子那換來的集解中提到的外書語句裡,可以看得出,外書記載的,基本就是術。 所以康王這邊,是把法和術的記載都銷燬了,但是闡道的文字,估計當時的皇帝也是沒忍心,就高抬了貴手。 這是現場就交換的,決明子要不是惦念著要回宗門報信,恨不得當時就閉關,所以他那副姿態,毫不意外。 老道其貌不揚,對宗門還真是忠心不二,不過這也更加堅定了康王和國防軍合作的想法——他能保證自己不是楊堅,卻不能保證子孫後輩會不會選擇黃袍加身。 決明子自己回宗門,康王可沒回楊園市,他和巴茲開始研究怎麼收降南部山脈那些部落。 也許是看到萬兵城建城的速度和城市裡諸多神奇的科技,巴茲似乎被激發起了一些野心,他準備了一個粗陋但是立意高遠的計劃,非常正式的呈給了康王。 康王還沒看到具體內容,就本能的接受了這個計劃,結果……感受到了某些……奇異。 巴茲的計劃粗陋到只是一個想法,稱之為計劃只能說勉強:他打算召集戈壁的遊牧民,成立一個遊牧民自己的國家,就像傳說中的泰塔利亞一樣。 什麼給了他信心?是地球人。他在萬兵城這麼長時間了,地球人有官員,有英雄(職業者),可是沒有貴族,沒有奴隸,大部分人對待苦工也是禮貌的,這一切在他前半生裡是無法想象的。 根據他強抑著的激動,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