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之後,家傳淵源,本身又努力,常居永欣寺閣,閉mén習書三十年,名揚天下。
別的且不提,單是智永禪師的幾個徒弟,智果、辨才、虞世南,也是當世的俊傑,名傳千古的人物,如已經逝世的智果和尚,青出於藍勝於藍,曾被隋煬帝楊廣稱讚,和尚得右軍ròu,智果得右軍骨,至於虞世南,更是舉世聞名的書法大家,深得世人敬重。
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儘管在書法上的聲名不及兩位師兄弟,然而卻研習佛法,境界高深,在智永禪師圓寂之後,在眾僧的推選下,接任主持之位,與很多高僧那樣,平時深居簡出,潛心修行,少理凡塵俗事。
腦中想著道聽途說的情報,韓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mén而去,反正即使沒有自己,辨才和尚手中的蘭亭序,遲早被人騙去的,正是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韓瑞倒也十分坦然,來到越州之後,也不急幫虞世南送信,慢悠悠的前來,準備打個前哨。
仔細觀望山谷優美的景sè,只見濃廕庇日,環境非常清幽,遊人自松林間穿行,上有團才綠蔭,如傘如蓋,耳畔陣陣松濤,如yín如詠,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的確是修身養xìng,避居隱世的好地方。
此時已是初夏,不過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言,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huā始盛開,儘管永欣寺山谷附近,沒有桃樹,然而山huā漫爛,奼紫嫣紅,招蜂引蝶,仍然是意盎然的情形,自然吸引諸多遊人前來禮佛散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在這句詩中,四百八十寺,說得有些少了,早些年,智永禪師在世,曾經有過一個創舉,寫了八百餘本真草千字文,分別贈送給逝東諸寺,由此可以推算,江南的佛寺之盛,永欣寺能在這麼多寺院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名剎寶寺,憑藉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風景。
寺院繁多,競爭jī烈,作為一處林泉秀美、環境清幽的叢林寺廟,如果沒有點兒特sè,是很難名動天下,讓人慕名而來的,寺中有高僧大德,只是最基本的條件而已,畢竟哪個寺院沒有個高僧坐鎮,恐怕也難以維持下去。
不過,永欣寺,本是王獻之故居,先天上,就佔了優勢,立即就引得一幫文人雅士前來瞻仰,然後,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詩文足跡,又引得後人慕名而來,如此迴圈往復,好像滾雪球似的,積累越多,底蘊越大,名氣自然深入人心,成為金字招牌。
咳,也就是所謂的名剎古寺。
韓瑞嘀咕,覺得寺院與開商店差不多,也是經營出來的,只不過,古代的商店,由於是家族經營,就像世襲制,很容易衰敗,而寺院卻是推選出來的,比較民主,即便這一代主持平庸無能,導致寺院名聲下降,畢竟是多年積累的品牌,實力雄厚,只要下一任方丈有作為,立即煥發生機,具體的事例,可以參照嵩山某寺的總裁ceo的運作,就可完全明瞭。
當然,永欣寺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寺中常年累月,香火鼎盛,迎客的xiǎo沙彌,sī底下還經常向佛祖祈禱,希望遊人香客少些來,讓他們不要那麼辛苦。
顯然,就如同某些和尚很在意香油錢那樣,佛祖還是很在乎香火的,沒有理會xiǎo沙彌的禱告,隨著夏季的來臨,陽光熾烈,越來越熱,上山賞景避暑的遊客反而更多了。
帶著僕役,韓瑞伴隨人流,慢慢過了山mén,進入天王殿中,也沒有標新立異,拿了幾柱清香,簡單的禮拜,捐獻了香油錢,隨之讓出位置來,給虔誠的信眾膜拜。
輕步走出了天王殿,韓瑞左顧右盼,有些茫然起來,不知道該前往何處,畢竟永欣寺的整體建築極大,繚山並溪,樓塔重覆,依巖跨壑,金碧飛踴,就算是走馬觀huā似的遊戲玩,恐怕也要一天時間,才能走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