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修建完善,聰明的人,不敢胡亂打聽,免得陵園建成之日,就是陪葬之時。
現實就是這樣血淋淋的殘酷,儘管早在春秋時期,孔夫子就大罵,始作俑者,絕嗣無後,反對生人殉葬的野蠻陋俗,但是歷代帝王,卻習慣性的漠視忽略,依然如故。
到了地宮門前,李世民說道:“泰兒,恪兒,你們在外面守候。”
即使是白天,地宮裡面,卻有些陰森森的,李泰與李恪,本來就有點兒忐忑不安,聽聞李世民的吩咐,兩人悄悄地鬆了口氣,連忙整答應。
隨之閻立德舉著火把,在前面引路,帶著幾個心腹,李世民邁步而進,半個時辰之後,幾人出來,李世民神色如常,不過好像沒有說話的興致,由升降臺上去,回到營地的帳蓬,單獨與閻立德面談,也不知道聊了些什麼事情。
李世民的城府,向來是高深如海,旁人自然看不出什麼端倪來,而閻立德也是守口如瓶的脾性,怎麼打探,也不會洩露機密,況且,也沒人膽敢前去探聽。
過了片刻,李世民走了,就如來得匆忙,走得也急切,浩浩蕩蕩的返回京城,一路上,李世民似乎有些心事重重,藉著聊天的機會,李泰旁敲側擊,卻沒有得到任何答案。
兩個時辰的路程,回到京城,李承乾率領朝臣前來迎駕,可能是不堪車馬之累,李世民神情疲憊,勉強應付幾句,眾人不敢加多打擾,紛紛識趣告退,李世民也隨之返回內宮休息,幾天之後,宮中傳出訊息,天子臥病在床,朝中政事,不論大小,皆由太子全權決斷。
太子本來就在監國,現在處理朝政,也未嘗不可,普通的官員,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反正只是向上級負責,要接觸太子,還要經過上級的上級……相差好幾個級別呢,而且軍國大事,自然有朝堂相公輔助,輪不到他們操心。
其實,經過千百年的演化,封建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算是比較完善的行政體制,立於隋朝,一直到清末,仍然使用,所謂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三省分工負責,從而彼此制約,互相監督,只要上位者保持清醒的頭腦,一般不會出現大問題。
三省分權,勢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為了三省之間協調行動,三省之長定期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自武德年間開始,政事堂設於門下省,到了李世民即位,覺得只是幾個人商量朝政,做不到兼聽則明,乾脆將六部尚書也拉來,隨之再次擴張,只要授予參預政事銜的大臣,都可以前來聽政。
例如李靖,雖然已經辭官了,但是李世民特旨,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一樣可以參與政事,還有蕭瑀,同中書門下三品,參預朝政,稱之為相公,也不算拍馬屁。
可惜,現在,這十幾個,掌控朝堂,打個噴嚏,天下就震盪三分的相公們,一個個面帶愁容,神色凝重,好像天快要塌下來了,然而,情況也差不多,宮裡傳出的訊息,到了他們口中,已經打了折扣,李世民不只是臥病在床而已,而是昏迷不醒,久治不愈,幾度危殆。
這個情況,已經持續兩天了,無論太醫,怎麼施針、用藥,全然不見效果,一幫平時所謂的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聖手,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居然沒有絲毫的辦法,束手無策,甚至有某個,腦袋給驢踢了的蠢蛋,覺得針藥無用,不如燒香拜佛,祈求神明賜福。
那個時候,幾個相公,恨不能抽刀,將這人剁碎餵狗,什麼餿主意,天子病重的訊息,封鎖訊息都來不及,居然還敢提議大張旗鼓的宣揚,不是居心叵測,就是嫌命長了,那就乾脆成全你……
幸好在內宮之中,幾個相公也不好放肆,只得將那個不識時務的蠢蛋軟禁起來,可是心中卻焦慮難安,召集政事堂眾人,商議對策。
對策,能有什麼對策,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