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帶來的機會。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放下筆,很是自我陶醉地欣賞了一遍自己的筆墨,問道:“可曾見過你的母后?”
李承乾連忙起身:“是的,兒臣這次回來,半路上購了數筐上好的萊陽梨,通肺止咳,正合母后食用,”頓了一頓,又道:“父皇,還有幾筐我已經交給李總管著人安排了。”
李世民點點頭:“能夠想著你母后的身體,還不枉你母后牽掛一回。”他停了一下,看了一眼那本奏摺:“這本奏摺是淮陽王呈上的,你看了之後有什麼想法。”
李承乾輕輕地將奏摺放回原處,然後坐了一半兒屁股在椅子上,恭聲答道:“兒臣以為,這關於玻璃大棚一事,王守拙沒有上報,必定有其原因。原因有二:其一,不知道這種種植方式是否能夠成功;其二,這可能要關係到成本之事。”
“哦,繼續說。”李世民的神色之間閃過一絲讚賞,但他還想多聽到一些。
“夏先生做這件事,斂財是真,為民也是真,沒有索取就沒有奉獻,這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李承乾緩緩說道:“不過先生也是在試驗當中,除了不確定種植能否成功之外,也在琢磨這種方式能否給百姓獲得利益。”
“這是怎麼說?我還以為她完全鑽進錢眼中去了呢。”李世民笑問。
李承乾注意了一下李世民臉上的神色,知道這位大唐至尊不過是開個玩笑,心裡鬆了口氣,略為思索後說道:“先生將所有的風險都是有自己承擔的,土地是租來的,玻璃大棚的材料費和人工費也是自己出,僱用原有的鄉農種植,種子的費用和種植的方法都是由她提供的,雖然她享受了最後看似利益最大的收穫,但同樣了承擔了失敗的風險,而且那些鄉農如果學會了這種種植方法,完全可以自己做。而且先生還提出了另外一種使用方法,就是將土地的租借費用入股,等收穫的時候分成,無論如何,那些鄉農都是最先得到實惠的。”
“你覺得這個玻璃大棚能夠成功嗎?”李世民問道。
“能成功”李承乾肯定地回答。
“哦?你為什麼會如此肯定?”李世民饒有興趣地問道。
李承乾遲疑了一下,苦笑道:“其實是兒臣疏忽了,先生在長安的府上其實就有這麼一個大棚,只不過是面積較小,我有次去向先生請教的時候見過。這一次先生恐怕也是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培植,所以才信心不足,同時也擔心勞民傷財。不過,兒臣倒由此想起了一個推廣的辦法。”
“說來聽聽。”李世民微微點頭。他方才已經讓人傳大司農陳叔達過來,就是要討論這個玻璃大棚的事情,只是見李承乾回來,想考考他,沒想到會是如此一番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大出李世民的意料之外。
“玻璃大棚肯定能夠成功。但是,真正有能力大規模搞玻璃大棚的人只有那些有錢人,普通百姓依舊沒有這個能力。兒臣的意思是推廣先生的方法,以地方官府與普通百姓合夥承辦,由地方出錢,百姓出地、出力,收益分成……”李承乾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但你想過沒有,一旦這個法子成功推廣,在大面積種植之後,蔬菜價格會下降,成本能夠收回來嗎?”李世民突然問道。
“應該是有所影響,但總的影響應該不大,兒臣以為,不妨同樣在河北開始試行。失敗了也是總結經驗,成功了則可以在大唐境內廣為推行。”李承乾想了一下,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這個方案倒是正中李世民的下懷,他微微點頭。
偷偷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臉色,李承乾小心翼翼地問道:“父皇,這玻璃大棚如果推廣實行,夏先生著實是功不可沒,不知您打算如何封賞?”
李世民聞言,微微搖頭,嘆道:“這倒確實是個難題,如果她是一個鬚眉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