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澤忘記了剛才的不快,又是跳,又是笑。他跟著哥哥,跑到了後院,
在王家的後院,有幾口頭印的鐵鍋,上面的鍋蓋是特製的,帶著巨大的竹管,竹管外面套著冷凝桶,再往後就是收集管,把冷卻的酒水都引入罈子裡。
頭一道酒雜質太多,而且度數極高,不適合飲用,最後的“酒稍子”度數太低,水汽太多,也不適合飲用,除去兩頭,剩下的就是“二鍋頭”,最是醇香味美,芳香醉人。
宋代也有燒酒,不過度數依舊不高,而且口感不算好,只有嗜酒如命的北方人才會偶爾飲用。當然了,某些工藝考究的白酒還是很貴的。
王寧安推究燒酒勢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蒸餾技術不完善,使得燒酒中有太多的雜質,就拿取酒來說,後世分成三段取酒,只用中間的二鍋頭,而北宋卻只有兩段,留下了酒頭,自然影響口感。
再有第二個更要命,大宋居然用糯米和小麥作為釀製燒酒的主要原料,王寧安知道以後,簡直大呼意外,要知道後世製作燒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和玉米,玉米那玩意眼下還在美洲,沒傳過來,可是高粱早在西周,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出現在華夏大地,為什麼不用高粱釀酒呢?
王寧安只有繼續打聽了解,他很快發現了原因,高粱作為糧食作物,有兩大致命弱點,一個是產量極低,第二個是高粱米口感差
除非是極端低窪鹽鹼的土地,種植不了別的東西,老百姓才會選擇高粱。
既然種的少,熟悉高粱的人就少,有一些人雖然也會使用高粱釀酒,比如四川著名的鵝黃酒,但是高粱成為釀酒的主力還是在明清之後……
王寧安知道高粱在別的地方不適合,在滄州可是再好不過了!這裡正是黃泛區,土地低窪、鹽鹼,人口稀少,荒地眾多……沒有糧食壓力,土壤又適合種植高粱,用高粱釀酒,再賣遼國,賺取暴利,完整的產業鏈條就形成了。
王寧安覺得做生意最重要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掌握了多少渠道,控制多少資源。
一個養豬的利益鏈,就讓王家拉起了百十號部曲,如果掌握了高粱酒,從種植,到釀酒,再到販售,一條龍下來,那可是成千上萬的人,他們指著王家吃飯,自然要加入王家的部曲而且走私帶來的暴利,正好武裝王家的部曲,讓他們快速擁有強悍的戰鬥力……
和包拯說的那番話是真的,此刻心中的盤算也是真的,王寧安覺得二者並不矛盾,發展自己,削弱敵人,完全是一體兩面,需要同時下手。
酒水蒸餾過了一遍,王寧安取了一杯,輕輕抿了一口,乾爽清冽,回味綿長,蠻子一定會喜歡的,就看趙禎願不願意入股了……床榻上,大宋的至尊斜倚著,他的臉色很不好,還帶著倦容,不時打哈欠,手裡拿著書,可目光明顯不在書上面。
趙禎的心情很不好,幾天之前,宮裡出了事,有一夥內侍作亂,殺了好些宮女太監,案發的時候,趙禎正在曹皇后的宮中,皇后沉著應對,命令宮人平叛,還親手剪下參加平叛之人的一縷頭髮,作為標記。又陪人準備好水桶,賊人縱火,輕鬆澆滅,沒有燒燬宮殿……曹皇后不愧是將門之女,沉著應付,有大將之風。
宮中出現了變動,驚動了朝廷諸臣,東府首相陳執中不置一詞,而樞密使夏悚,參知政事丁度堅持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嚴查徹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憤怒之下,趙禎點頭了,宮中五位內侍頭目都被外調,內廷勢力遭到了沉重打擊。另一方面,美人張氏在平定亂賊之中,也有救護之功,趙禎有心抬舉張美人,封她為貴妃,夏悚鼎力支援,一群御史卻非常反對,就連陳執中也搖搖擺擺,態度曖昧。
當了幾十年皇帝,趙禎並不糊塗,在冷靜下來,他發現其中絕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