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遮遮掩掩,明日大靈棚眾人致祭,她更不可能出面了。昭懿貴妃對她有恩,不能參與她的喪事,甚至在他這裡都得不到支援,徐循心裡想必十分憋屈沮喪,正需要他的開解。
現在也不是想這些的時候,就算有矛盾,也要把昭懿貴妃好生髮送走了再說。皇帝按下思緒,示意馬十前導,轉身往太后居所行去。
走到一半,見有人影隱約躲在廊下一根柱子後頭,他還有幾分詫異——在宮裡當然不可能出現見面不禮的事情,起碼在皇帝身上不可能發生。
正欲揚聲查問時,馬十忽然一聲咳嗽,他很含糊地低聲說,“爺爺,是仙師……”
皇帝頓時恍然大悟,他不免微微露出冷笑,想了想,又懶於和一介女流計較,便不曾做聲,加快腳步,很快就拐過了彎角。
到得殿內,太后這裡議事的女史還未散去,皇帝進門時,一屋子人都是矮的,當下自然又是一番擾攘,不過,有皇帝參與,太后也很迅速地就把一些事項定了下來。
待得眾人告退,母子兩個對視了一眼,似乎均都在猜度對方的心情,只見對方都是若無其事樣子,便都沒多說什麼,皇帝又給太后請了安,便退回往乾清宮去了。
他走出門時,心中忖度:看來娘根本不知道徐循來過……清寧宮事事忙亂,若得了一兩個人照拂,這件事還未必能傳得到她耳朵裡。徐循能聽她的話,連昭懿貴妃葬禮都不露面,以孃的性子,應該能夠滿足了吧?起碼這幾個月,是不會再找永安宮的麻煩了。
太后望著兒子的背影,也還算滿意:自己壓制貴妃也有段日子了,太后又何嘗不清楚此事她不算佔理?從強力壓制貴妃的那一天起,她就等著皇帝來為她說情,畢竟,這也不是皇帝第一次為了自己的貴妾過來開口了。
不管是徐循沒開口,還是皇帝選擇了沉默,起碼今日他並沒有為貴妃說情的意思,哪怕自己這一筐梨送去,貴妃只怕是按捺不住,早就給皇帝遞了話了。
畢竟情分還是不如孫氏,又或者說,在那次以後,皇帝也改了性子,懂得在宮裡行事,也該講宮裡的規矩了——做婆婆的搓摩皇后的時候,他都沒開口,這回為了一點小事就給貴妃出頭,無疑就很不合規矩。
太后的唇角,不禁便微微上揚——對她來說,皇帝樂於講規矩,總不是一件壞事。這宮裡若是沒了規矩,那才叫心煩呢。
至於徐循此刻的心情該是如何,她也多少能想得出來。要讓一個人難受,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對症下藥,讓孫皇后難受,捧起個皇子養母便足夠了,而要讓徐貴妃難受呢……
說實話,在太后心裡,徐貴妃一直是要比孫皇后更棘手些的,不是昭懿貴妃的死,她還很難恰到好處地宣洩掉心頭的這口惡氣。
自然了,她漫不經心地想——也不能太過分了,徐氏就算毛躁些,究竟也還是好的,起碼,把她壓得太厲害,孫氏就又該起來了……比起孫氏,她倒寧願看徐氏得意。只是在這之前,要好好地磨一磨她的性子,教曉她明白事理罷了。
等喪事過後,若她懂得過來請罪示好,胡氏自然會為她說話的。就看在胡氏面上,這個下臺階,太后也沒打算往外推,只不過到底什麼時候往外走,就得看她的高興了。
#
雖是盛夏,但昭懿貴妃的喪事辦得到底還是很有條理,很有皇家的體面。幾乎是一夜之間,大靈棚就立了起來,祭壇也齊全了,祭文也齊全了,至於黃紙白幡、孝服麻冠之類的東西,也在一夜間全置辦了出來。各外命婦入宮致祭時,一切早已經有條不紊,過去一夜的忙亂,壓根沒留下一絲痕跡。
不論僧道,皇家供養的出家人也自然到了個齊全,該做法事就做法事,該拜就拜,各外命婦每日侵晨入宮,至晚方回,雖然辛苦,卻沒有敢於怠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