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孫爭位,你曉得誰獲勝的機率大些,誰更是野心勃勃,和我國素來敵對?”
太后並未不快,而是露出深思之色,尋思著回道,“媳婦實是不知,不過,此事可詢問大臣們,再同廠衛的口徑相合,兩廂印證,當可瞭解大概。”
太皇太后微微點了點頭,語氣寬鬆了些,“不錯,還算是有些章法。但我再問你,三楊之中,你知道誰和誰更合得來,誰的門生都有哪些,其在哪些事上立場一致,哪些事上利益相悖?這些事,東廠告訴你的,未必可就是真的。”
她是在暗示東廠也可能和內閣有利益勾連,太后聞言,嬌軀頓時一震,“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吧?”
“宦官內侍也是人,也要在朝中立足。”太皇太后淡淡地道,“不然,你當大郎為什麼要特地從南邊調個與世無爭的柳知恩過來?”
她寥寥數語,倒是把章皇帝的意圖粉飾得冠冕堂皇,又是話鋒一轉,“但也不必過苛了,和外官比,內侍終究是可以依靠的。再說,東廠的內侍終究也不多,辦事的多還是錦衣衛裡的人,他們要瞞著上峰,上峰就算察覺了九十九次,也有被矇蔽的那一次。”
畢竟是多年參政的老人,隨便幾句話,都夠把太后嚇住,她本來也未對徐循參與政事有什麼特別的反感,現在看來,倒更贊同太皇太后的安排。是徐循自己如芒刺在背,渾身都不舒服——名正言順,這話也不是說假的。太后、太皇太后之間怎麼鬧都好,她一個妃嬪而已,甚至連親生兒子都沒有,哪來的底氣參與國家政事?這要是被記在史書上,完全的奸妃範兒,彷彿把太后都逼到無處落腳似的……雖說到時她都死了,也不必在意這個,但這不是冤呢嗎?
這以後的事,且不說了,就說如今吧,太皇太后雖然說得是天花亂墜,但她還是看不出有多少讓她來參贊的必要,“老孃娘,即便如此,可妾身也毫無輔政經驗,兼且學識短淺……倒不如以娘娘為主,六尚為輔——”
太皇太后掃了她一眼,似笑非笑,“你也別想太多了,讓你也一道幫忙,並非是用你來牽制孫氏。”
她語帶深意,“我知道,你是不會受人如此利用的。”
從前因不知徐循秉性,她的確出過不少招數,都是想要捧她和太后相爭,兩人形成利益聯盟。不過,徐循被她一說,自己細細想來,自從章皇帝過身以後,太皇太后的確再無類似舉動。——她畢竟也一點不傻,從前沒看透也罷了,如今既然看透了,會調整策略,也不足為奇。
她原本的猜想,被太皇太后一語否定,而且還透得她的擔心有些小家子氣,不過,徐循卻也並不尷尬,太皇太后的前科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她如此想實在太正常,她道,“那我就更不解了……就妾身這點腦子,說得過分點,可能連我宮裡的韓女史都不如,怎麼就……”
“你說你不頂事,那我倒要問你了。”太皇太后似乎早料到徐循有此一問,她呵呵一笑。“你說說,孫氏的學識才具——我也不說內閣三楊、歷代狀元了,只說司禮監的王瑾、金英吧,孫氏能和他們比麼?”
別看三個女眷走到外頭去,一個個的頭銜都能閃瞎人眼,三人聚在一起說話時,這對話卻是極有煙火氣息,半點也無天家氣派。身為天子之母,太后居然要淪落到和宦官比才具——
而且結果還很讓人遺憾。
徐循被這麼一問,猶豫了半晌,還是隻能歉然對太后道,“也不是我褒貶娘娘,不過……”
論學識,王瑾、金英能詩能賦,論資歷,每個人都多次被皇帝派出辦差,塞北邊疆、江南商埠,每年都有不少棘手事件發生,這些宦官內侍的能力,哪裡是太后一個深宮婦人能比得上的?別說她了,就連太皇太后,在徐循私心裡,只怕都未必……
太后搖了搖頭,容色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