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安排便可以。
數日後,辰河大學軍事學院本屆第一才子周不疑,因特殊原因,被辰河大學開除學籍,永不錄用,且申明,因周不疑品性問題,建議其他諸侯不要錄用,否則後果自負。
周不疑消失於軍事學院這個小圈子內,沒有引起多大波瀾。
周不疑離開,去往西域,引起很大波瀾。
第三百四十九章 惹是生非
天下無事,必須生事。
別人不生,楊錫便出來攪局。
鑑於劉備此前對辰河商會的西陵城一再攻伐,造成人力,財力損失,又一度攻下西陵城,使西陵城古城毀於一旦,楊錫決定向劉備索取戰爭賠款。
此前楊錫不曾索取,是因劉備沒得什麼賠,漢中與楊錫相隔又遠,不接壤不方便。
現在劉備得了蜀地,楊錫便提出此事來。
楊錫要求,劉備需對辰河商會賠償糧食一百萬石,否則你看著辦。
書信上,楊錫措辭嚴厲,劉備幾次犯江夏,皆未有任何說法,現如今你得了蜀中,有了錢物,便應該要賠償了。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劉備傷腦筋了,諸葛亮無語了。
這是赤果果的索要。
一百萬石,別開玩笑了,一百萬石可以十萬大軍吃半年還多。
辰河商會不缺這點糧,但缺的是個說法。
對於劉備前幾次討伐,辰河區中早有人心中有想法。
辰河商會如此強大,會長為什麼不能動用武力,直接殺過去。
當然,有識之士都知道,楊錫這是要休養生息,越過去一日,其他諸侯與辰河商會的實力,差距便大一日。
諸葛亮道:“主公!楊錫不缺糧,卻要糧,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要別的。主公一旦不答應,楊錫兵馬即刻便至。”
“這可如何是好?楊錫如今坐擁五十萬以上兵馬,連曹操都不敢輕易與其發生齷齪,我成都若與其翻臉,怕是討不得好處。”
“主公勿憂,他楊錫要攻我巴蜀,與曹操又有何不同?蜀道之難,曹操不能解決,楊錫自然也不能真就插翅飛來。楊錫與曹操不同者,乃其有強大水軍,主公只需於秭歸縣駐紮水軍,擋住楊錫去路,便是楊錫親來,也是無懼。”孔明自研製出火藥之後,信心更是滿滿。
劉備點頭問道:“然,何人可守秭歸?”
“非關將軍不可!”孔明給出答案。
劉備然孔明之計,命關羽領軍兩萬至秭歸縣,扼住長江要道,並守住秭歸船塢。
當然,這些是秘密進行,劉備得先一步穩住楊錫,讓其不要輕舉妄動。
劉備回信,言楊錫之要求合情合理,但蜀中如今糧草不足,問可否暫緩至下半年秋收之後交糧。
楊錫卻想,劉備哪裡是想交糧,分明緩兵之計。
楊錫要的,卻不是糧食,也是秭歸!
這裡要說一下秭歸,為什麼楊錫想要,孔明也要守。
秭歸縣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屈原故里。
“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秭”由“姊”演變而來。
其位置重要,當然不是因為是屈原故里。
長江航道至此一段,百餘公里,全部是崇山峻嶺,長江大部分在萬重山中走過,只有秭歸這裡一個縣為平地。秭歸正是這百餘公里正中間。
得秭歸縣,進退有據,可守住蜀地與荊州咽喉。
劉備比楊錫快,因為他比楊錫緊張。
雖然整個劉備集團,也就十萬兵馬,此時尚有三四萬在漢中,但劉備還是分出兩萬兵馬來秭歸。
楊錫得知守秭歸的是老朋友關羽,頓時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