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大戰打響,海蘭察繼續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頭,眼見義軍主將躲在義軍軍陣最後方,他盤算了一番,決定衝一把。
當時,羅文正被他帶在身邊助戰,他直接大喊道。
“可敢隨我衝擊敵陣,直取敵酋?”
“有何不敢?”
羅文覺得自己不能被海蘭察看不起,立刻躍馬揚刀表示自己可以一戰。
海蘭察點了點頭,便點起一支全部由巴圖魯組成的精銳騎兵隊,算上羅文和他最勇猛的部下十人,組成了一支三百人尖刀隊,隨著海蘭察一起向義軍本陣發起衝擊。
雖然說是敢死隊,但是義軍的軍陣強度並不大,在和清軍主力的交鋒中並沒有體現出多麼強大的戰鬥力,甚至開戰不久就有軍陣不穩的表現。
海蘭察眼見至此,知道這一衝很有希望,於是才決定衝一把。
只要衝過去,這支義軍必然崩潰,清軍也就不需要繼續鏖戰了。
清軍除了精銳,大部分也都是混日子的一般兵勇,遠離家鄉渡海作戰,本也是無根浮萍,搖旗吶喊乘勝追擊可以,真要面對面開片兒決死,未必就比義軍更強。
但是雙方精銳戰鬥力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林爽文這邊的所謂精銳都是械鬥好手,個人勇武或許比較出挑,但是和清軍這邊的索倫營巴圖魯、健銳營兵勇比起來,差距就不是一般二般的大了。
對於這個時代的戰爭來說,一般只要精銳獲勝,鼓舞士氣,順帶著沖垮敵方計程車氣,這一戰就打贏了。
過去的無數次作戰,海蘭察也是這麼打的,帶著自己麾下的精銳把敵人麾下的精銳打敗,那麼敵人麾下的烏合之眾必然潰敗,這一戰必然得勝。
一招鮮,吃遍天,招術不新,管用就行。
事實證明,這一招確實管用,海蘭察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洞悉了這個時代大家菜雞互啄的作戰本質。
這個時代大部分組織都是草臺班子,少數精英只要組織得當,是可以輕而易舉撕破這些草臺班子身上的畫皮的。
包圍諸羅縣的義軍有一支在圍城,還有好幾支部隊在圍攻其他一些民團據點,海蘭察直接帶兵沖垮了圍城軍隊的本陣,福康安大軍掩殺,兩人配合默契,終於把數月之久的諸羅縣城之圍給解開了。
之後福康安和海蘭察兵分五路,去解決其餘包圍攻打民團據點義軍,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值得一提的是,羅文被海蘭察欣賞,讓他單獨率領本部人馬去攻打一支義軍。
羅文正好滿腹怨氣沒地兒發洩,就拿那些壓著他打了很久的義軍做為發洩通道,狠狠的發洩了一通,完成了海蘭察交給他的任務。
諸羅縣城之圍解除之後,福康安和海蘭察就準備繼續率軍南下,去對付位於臺灣府城的林爽文、莊大田所部主力。
不過探知當地有義軍將近四萬人,於是大軍便暫且停駐,在周圍招兵買馬增強實力,然後再行南下。
正好這段期間大軍立下了不少功勞,於是福康安也就準備好好地寫一寫大軍的功勞簿,發回京師讓弘曆好好高興高興,順便也給部下們討個封賞,好讓部下計程車氣得到提升。
福康安這邊連勝兩次,打得順風順水,而另一邊,卸任兩廣總督回到京師準備就任戶部尚書的舒常的處境卻有些尷尬了。
本來,他回到京師一方面是接任戶部尚書的職位,一方面也是因為要給弘曆解釋一下蘭芳的事情,好讓弘曆認同他成功“解決”了邊境危機的功勞。
他回來之後就一直在等待弘曆的接見,請安摺子遞上去之後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了任何訊息,從正月底到二月底,快兩個月的功夫,弘曆那邊是一點訊息都沒有。
這特殊的情況讓舒常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