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死衚衕裡去了。對此,小泉曾不止一次的花時間去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而現在,當他忽然發現自己所有的奮鬥都可能註定只是無用功的時候,所受到的這種打擊,甚至比本土失去控制本身更讓他無法承受。
“幸好,我早早的就與美國結盟,現在又促成了新德里**同盟!”不想被灰暗的情緒左右,小泉強自這樣想道。
在失去軍事工業基地之後,新加坡對於東南亞日軍而言其實已經沒有了多大意義。小泉敏一郎當初之所以將新加坡設為殖民地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出發點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馬六甲海峽。而事實上,在戰爭時代,當經濟活動處於冬眠狀態的時候,馬六甲海峽的意義並不是十分重要。
馬蘭之戰結束之後,小泉便有意撤離新加坡,而現在,遠東流血事件的發生,讓他得以順理成章的提出這個計劃。
無名之戰失敗之後,日軍總結失敗教訓,井上成美就提到了民族獨立軍的“本土化”問題。民族獨立軍數量龐大卻戰鬥力低下,本來,小泉以為興奮劑的出現能改變這個狀況。然而,因為與中**隊相比,武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太大,從而導致興奮劑的效用大減。在經歷無名之敗後,他終於認識到興奮劑的侷限性,同時也不得不考慮採取其它的手段來增強民族獨立軍的戰力。
民族獨立軍的“本土化”,正是他這一思想轉變的產物。
以前,因為擔心土著士兵糟糕的單兵素質以及脆弱的戰鬥意志會成為整支部隊的拖累,所以對於吸收土著士兵進入正規部隊,小泉表現得十分的審慎。而現在,在本土兵員日漸減少又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即使要捏著鼻子,他也必須重新考慮混編事宜了。
民族獨立軍“本土化”,比之之前給民族獨立軍戰功者日本公民的身份要複雜許多。以前給予民族獨立軍戰功者公民身份,其實就是改個日本名字,再在戶籍證明上將國家一欄改為日本。而現在,為了讓這些土著士兵真正能夠成為正規部隊的生力軍,在這些表面文章之外,加強日常訓練以及日本語的培訓甚至忠誠度的培養都要列入訓練大綱,登時就成了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
民族獨立軍“本土化”需要大量的時間,然而,這恰恰是東南亞日軍現在最缺乏的。小泉敏一郎很清楚,作為“**同盟”的發起者,如果日本在蘇俄對華開戰之後不拿出一次像樣的軍事行動的話,那麼不僅會影響到其它國家對華作戰的決心,而且勢必會影響到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
馬蘭之戰結束後,對面中**隊的旗幟中又多了中央第六集團軍和中央第七集團軍。其中,中央第六集團軍居然由清一色的白人組成,這裡可引起了小泉的高度警惕。以為中國接下來依舊會在馬來半島發起新的攻勢,而新敗之下,小泉可不認為東南亞日軍有抗衡中**隊的能力。迫於無奈,他只能早早的就給接下來的戰事定下基調,即透過一場損失稍大的敗仗來趁勢撤離新加坡。
馬來半島,甘邦北邊的彭亨,中國中央第六集團軍東南亞支隊的軍營就設立在這裡。一群人高馬大的白人士兵出現在馬來半島,這並沒有引起當地土著太大的關注。畢竟,很早以前,當地土著就已經習慣了英國老爺們的存在。
軍營裡面,從早上六點開始,便有部隊在中間的操場中訓練著。而到了上午十時左右,隨著四架直升機一前一後分兩批次落下,軍營裡面登時就變得更加熱鬧了。
四架直升機上的乘客分別來自中央第三集團軍以及中央第七集團軍。主要乘客包括顧祝同、孫立人以及林江石和包國華。
四國元首會議召開之後,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中國真正成為了四面皆敵。這種情況下,要求原遠征第三集團軍和猶太獨立軍以及星華義勇軍加強合作就成了最高統帥部的硬性指示。